本文为《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晚晴》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

读李商隐的诗,总有一种生不逢时的人间悲凉,他屡次在诗中提及自己为李唐宗室后裔,然而这一点从未经过考证,也没有带给他任何实际利益。

相反,他却因为一段看似“政治投机”的婚姻,让自己陷入“牛李党争”,导致一生郁郁不志。

就当时的局势而言,李商隐的所作所为,用一句歇后语来形容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他曾手握一把绝好的牌,有白居易、令狐楚等人力捧,但最终他却凭借自己的实力,把这把牌打得稀烂。

王小波曾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就像他写了那么多《无题》,把所有的事都压在心底,想通过诗句告诉世人自己曲折的经历,可又害怕有人真正窥探到他内心的暗角。

这种纠结与缱绻,只会导致他陷入更深的泥沼。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泥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唐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9月,37岁的李商隐收到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的邀约,前往徐州任职。这几乎是他仕宦生涯中最后的依靠,因为此前他刚刚得罪了当朝宰臣令狐绹。

然而倒霉的是,李商隐刚到任一年多,卢弘正就病逝了,为此他不得不宦游蜀中,另谋出路。

公元851年秋,李商隐因思家给妻子王晏媄写了一封信,信中附了一首《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实际上,王晏媄早在刚入夏时就已经病逝了,终年27岁。也就是说,王晏媄并没有收到这封家书,而这首诗就成了他们之间最后的诀别。

因此我们说,这是唐诗中最悲凉的一场秋雨,写尽人生聚散别离。

古时通讯极为不发达,等李商隐收到噩耗时,已经是几个月以后的事了,王晏媄早已入葬,因此李商隐作《房中曲》悼念: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在李商隐笔下,还有一首很著名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这首诗是李商隐悼念亡妻之作,但从字里行间中能够看出,诗句中一定蕴含了李商隐对亡妻晏媄的追怀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有些人的相遇,是今生来世;

有些人的相遇,是在劫难逃。

那一年李商隐26岁,初遇15岁的王晏媄,一见倾人心。因此哪怕饱受龃龉,他也坚持要娶她为妻,知道她喜欢荷花,李商隐就写: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此时他们已经在议婚,但李商隐还没有入王晏媄父亲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时王晏媄寓居曲江李十将军府,李商隐登进士第后归乡省亲,后应李十将军之邀,前来夜宴。

酒席过后,李商隐与王晏媄纳凉观荷,就写下了这首深情款款的《荷花》。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李商隐娶王晏媄绝非许多人口中的“政治投缘”,这从他们婚后的感情也从看出来。

不过,在王晏媄之前,李商隐确实有过几段恋情,尤其是和道姑宋华阳之间的一段隐事,更饱受非议。

早在李商隐未来洛阳求仕时,曾与初恋荷花青梅竹马,因此李商隐有诗《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遗憾的是,就在李商隐要外出求仕之前,荷花不幸染病离世,这令李商隐悲痛不已,所以后来作《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移居洛阳之后,李商隐先后拜谒了白居易和令狐楚,得其赏识。白居易读过李商隐的诗后,大为赞叹,甚至开玩笑说,如果有下辈子,我宁愿给他当儿子,这就是著名的“乐天投儿”之典故。

不仅如此,白居易还把自己总结出来的,怎样能更容易考取进士的小册子,赠给了李商隐。当时白居易这本小册子,可谓是千金难求,足可见白居易对李商隐的赏识。

遗憾的是,李商隐并没有把握住这些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唐代有“三绝”,一是杜甫的诗,二是韩愈的文,三就是令狐楚的骈文,恰恰科举考试考的就是骈文功底。

所以,得令狐楚赏识后,令狐楚就开始教李商隐如何写骈文,还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交游,相互勉励。

身为前宰相,令狐楚有一个荫封名额,就是自己的儿子可以免试为官,令狐楚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李商隐。

因此,公元831年,令狐楚改官太原尹,擢李商隐为巡官,入其幕府。

在太原,李商隐结识了当地富商的儿女柳枝,以《燕台诗》投情,令柳枝芳心暗投,后开始交往。

两年后,令狐楚被调回京,李商隐不辞而别,理由是自己的行囊被同窗拿走了,他要去追,所以这段感情就以这种方式不了了之。

唐律规定,商人子嗣是不可参加科举考试的,这应该是李商隐放弃这段感情的主要原因,所以李商隐后来作《柳枝五首》感怀:

花房与蜜脾,蜂雄蛱蝶雌。

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

一句“同时不同类”就已经证明了一切,对当时的李商隐而言,考取功名是人生中第一大事,因为他肩负着光耀门楣的重责。

李商隐祖上世代为官,高祖李涉曾任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洪官安阳县尉,祖父李俌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累官至殿中侍御史。

李商隐自言是皇室宗亲,但就算往上还能追溯到,那也是很远的一房了。但“一门三进士”在当时已经很牛了。

不过李商隐的父亲在他10岁的时候就病逝了,无奈之下,他只能随母亲回荥阳故里,日子一度清贫,曾“佣书贩舂”贴补家用。

他有个堂叔,为太学生,不愿从官,因此归乡后李商隐就跟随堂叔学习,17岁学有小成,遂迁居洛阳,得令狐楚栽培。

离开太原后,李商隐就随令狐楚回了京师,参加了当年的进士考,实际上此前李商隐就参加过两次,但都名落孙山。

这一次不同,得到了白居易的小册子,又学会了令狐楚的骈文,李商隐信心满满,甚至在诗中有些得意洋洋,可结果还是榜上无名。

值得一说的,与他一起参考的令狐绹却高中,这令他心里很不平衡,因此作诗抱怨:

薄俗谁其激,斯民已甚恌。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

敢共颓波远,因之内火烧。是非过别梦,时节惨惊飙。

心灰意冷之下,李商隐决定赴玉阳山悟道,就是在那里,他结识了道姑宋华阳姐妹,留下了一段悱恻缠绵的往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无题》就是李商隐写给玉阳山道姑宋华阳的,后人对这段感情多有揣测,甚至无限发挥想象力,认为当时李商隐同恋这对姐妹,因为李商隐还有一首《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

应共三英同夜赏,玉楼仍是水精帘。

公元837年,25岁的李商隐离开玉阳山,又一次来到长安参加科举,终于登进士第,入守选期。

同一年冬底,令狐楚因病离世,李商隐受托为其写遗表。

次年春,李商隐应王茂元之邀,入其幕府,当时令狐楚过世还不足百天,因此时人皆言李商隐“忘恩负义”,并遭到排挤,考宏词科不取。

他和令狐楚有师生之谊,令狐楚为“牛党”的骨干成员,而王茂元则属“李党”阵营,“牛李党争”前后持续了近40年,许多人为此罢官或丧命。

李商隐此番“去牛就李”难免遭到非议,尤其此时牛僧孺已经失势,李德裕正当权。

人生就如下棋,一步错步步错。

而李商隐却没有理会这些流言,执意娶王晏媄为妻,但是从他所作的《祭小侄女寄寄文》中看,在王晏媄之前,李商隐应该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因为文中有一句:况吾别娶已来,胤绪未立。

无论如何,李商隐和王晏媄婚后还是很恩爱的,这就足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公元839年,27岁的李商隐再次参加吏部铨选,授秘书省校书郎,不久调任弘农县尉。这其中少不了岳父王茂元的帮忙,因为此前他参选时被除了名,深陷“牛李党争”的漩涡。

所以在弘农县尉任上,李商隐也干得不顺,他因替死囚减刑而遭到上司孙简的责难,一怒之下拂袖去官,正巧此时孙简被调走,接任的姚合百般劝慰,李商隐才留下来。

心中有气,工作难以施展,第二年他还是辞职了。从后来的种种表现看,李商隐是嫌弃县尉为下僚,品阶太低。

公元842年,李商隐再登拔萃科,复入秘书省任正字,刚得官不久,他母亲就病逝了,不得不归乡守孝三年。

屋漏偏逢连夜雨,次年王茂元也与世长辞,李商隐彻底失去了政治依靠。虽然此时李德裕为相,可在守孝期内,他什么光也借不上。

守孝这三年,李商隐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零散在外的家族墓葬,全部迁入了荥阳的家族陵园。这种维护家族荣誉的做法,恰恰体现了李商隐渴望能光宗耀祖,不甘于这样碌碌无为。

公元845年,33岁的李商隐归朝,仍任职秘书省,次年唐武宗驾崩,唐宣宗李忱即位,因厌恶李德裕,开始着重打压李党成员,许多人都被外放。

不过有两个好消息是,李商隐有了儿子,堂弟李羲叟也考中了进士。

公元847年,李党成员郑亚遭到排挤,出桂管观察使,因此邀请李商隐入幕。如果李商隐聪明一点,懂得韬光养晦,不站队不举牌,未来还是错不了的。

可是他宁愿放弃京职,也要跟随一位谪官远赴5000多里地去奔波,难免被人诟病。

所以,一年后当郑亚再遭贬时,李商隐就失业了,但是此间李商隐却有一个“神操作”,令人啼笑皆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失业后,李商隐回到长安,找到了令狐绹,希望他能帮自己一把,给自己安排一个官位。

令狐绹自然是不会帮他的,所以李商隐一气之下,就在令狐楚书房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因诗中有一个“楚”字,令狐绹还无法将这首诗抹去,只好将房门紧锁。从那以后,令狐绹就开始与李商隐彻底交恶,而次年令狐绹就升相了。

无奈之下,李商隐又去参加了吏部考试,可仅仅封了一个盩厔县尉,这和他10年前的官职是一样的,毫无进步。

因此李商隐再辞职,继续回秘书省工作,前途渺茫。

就在几近绝望时,卢弘正向他发出了邀请,李商隐欣然赴徐州,一年后卢弘正病逝,他又失业了,紧接着就收到了丧妻的噩耗。

这些经历对李商隐的打击是巨大的,然而日子还得过下去,归乡后料理完王晏媄的后事,他又马不停蹄赶去了蜀中,入西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出任参军一职。

柳仲郢念他孤苦伶仃,特意将年轻貌美的乐伎张懿仙赐配给他,遭到李商隐拒绝,并明确表示自己余生不会再娶。

从这件事上也能看出,李商隐和王晏媄很恩爱。

蜀中三年后,柳仲郢回京任吏部侍郎,出于照顾,他给李商隐安排了一个盐铁推官的闲职。品阶虽然不高,但待遇丰厚。

此间的李商隐,已经开始礼佛,甚至想过出家。

在经历了这么多曲折后,李商隐终于看透世俗,于是辞官回归故里,过清简安逸的生活。

公元858年,李商隐病逝在荥阳,终年46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前他随柳仲郢回京时,曾路过“筹笔驿”,那里有武侯祠,因此李商隐作诗凭吊诸葛亮,其中有一句为: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诸葛亮志在北伐,但因失去了关羽和张飞这样的猛将,所以至死也没有实现抱负。李商隐借诗喻怀,回顾自己的大半生,内心一片悲凉。

似乎人们总是这样,习惯了把过去犯过的所有归结到一起,然后创造出一个恶魔,称之为“命运”。

如果李商隐能和杜牧一样,懂得隐藏自己,韬光养晦,以他的才学当有一个明媚的未来。可是他很着急,每一步都走得很踉跄,这才导致他壮志难酬。

遗憾的是,等他明白过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幸好,李商隐还有他的诗。

在诗坛,李商隐与杜牧齐名,有“小李杜”之称,成就极高。因此宋人杨亿、刘筠“生吞李诗”,模仿李商隐的风格创“西昆体”,贻笑大方。

李商隐的诗,情思婉转,辞藻精丽,极爱用典,所以晦涩难懂,比如他笔下的那些《无题》,几乎每一首都是千古经典,不是模仿可得的。

在写情感的抒情诗方面,李商隐可谓是一绝,比如《无题》诗中的: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公元854年,就在李商隐慢慢看透红尘,有了遁入空门之心时,又写了一首《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他的人生就和他的诗一样,永远都没有主题,等找到重心时,那些流落在岁月里的烟云,已经尘土各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