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看最近于适主演的《我的阿勒泰》吗?

草原糙汉和文艺女青年的纯爱故事让网友都嗑疯了,纷纷表示想魂穿女主角进去演几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视剧的最后,当于适饰演的男主巴太在痛失爱马离开家乡三年后又重新回归,他剪掉了当初少年感十足的长发,变得成熟又沧桑。

看了这一幕,有网友感叹:这种带着乡土气质的糙汉,真的有一种千禧年特征的县城文学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县城文学已经弯道超车,远远甩开了北上广的苦哈哈叙事,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恋爱交友(做梦)新阵地。

比如刚刚开播的宋茜和周渝民主演的《另一种蓝》,讲的就是回县城创业搞瓷器,顺便也搞对象。

怎么说呢,连偶像剧鼻祖花泽类都转战县城文学了,你该知道这个赛道有多火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不久前才完结的《春色寄情人》

李现饰演的殡葬从业者,和周雨彤饰演的残疾女孩,多年之后在家乡的县城重逢,展开了一场双线救赎的极限爱情拉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二位摩登明星顶着时尚的妆造,时髦得跟县城毫无关系,还被网友调侃说李现真是赢麻了,城里有杨紫,村里有刘亦菲,县城里有周雨彤,家里还有我”

但调侃归调侃,这剧中的场景、道具、城市面貌和故事背景,让县城文学扎扎实实地赢了一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县城”这个大家老生常谈的场景,却又一次在互联网上掀起了大家的创作欲望呢?

县城文学有自己的木村拓哉

县城文学有多火?

点开抖音的相关话题,这些统一风格的摄影作品有超过4.2亿的播放量,这对于以drama反转为王的短视频来说简直堪称奇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县城文学,其实也没有什么绝对的定义,它更像是人们对另一种人生的想象。

如果把它具象化,大概就是那些带着复古做旧滤镜的摄影作品

场景往往是县城的某个角落,破败的街道、包了浆的老旧电线、一脸愁容的女主角。

再搭配统一的bgm里面那句“走不出、看不破”的歌词,颇有一种颓唐迷茫的破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点开评论区,破碎的照片吸引了一群破碎的灵魂。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山的那边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很替内娱发愁的网友,一下就到了替国师选角的高度:“张艺谋呢?谋子看见得爱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能传播得如此迅速,或许是因为帅哥美女的入局,让县城文学的作品自带了一种故事感。

你可以在照片中看到一个失落的女孩,她跟身边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但又仿佛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其飘零、凋谢。

《悲伤逆流成河》里的文字,好像已经从脑海里变成了现实。

正如网友们脑补的剧情一样:“完了,代入小说了,生病的妈,好赌的爸,叛逆的弟,破碎的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城文学也有自己的男主角。不仅有,含金量还很高。

博主@谢文东分享了自己县城文学风格的视频,白衬衣、干净的五官、自来卷的头发,被网友说往那一坐好像背景瞬间从小乡镇变成意大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补了一个不爱读书、酷爱粤语歌、为了心爱的姑娘扎根在县城里的帅气男主角之后,大家给了他一个亲切的称呼:农村拓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俊男美女和明星艺人的共同参与下,县城文学的热度一骑绝尘。

但实际上,当县城文学的男女主人公变成生活中具体的你我他,却没有这么穿戴整洁、发型利落。

照片中这种精心雕琢的破碎感,反而和主人公身后的县城景象更加违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再细看县城文学的评论区,那里充斥着网友们观点的较量,似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无法撼动的与众不同的县城印象。

是谁在抹黑县城?

有博主分享了拍摄县城文学照片的精髓。

“你要拍县城文学,就不能只拍县城青年的困顿,你要拍一种摸索属于二十一世纪之前县城青年的情绪,像千禧年某一时刻爆发的对于科技与未来的畅想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时代与科技的碰撞被表达出来之后,却换来了截然不同的反应。

一部分网友,带着小镇做题家们共通的回忆,对bgm里那句的歌词深感共鸣。

出生在落后县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向往着繁华的都市,长大后真的去那里闯荡了一番之后却又撞得头破血流。

直到年龄增长,曾经的热血不再,才被命运又带回了曾经长大的县城。回忆起当初满怀着梦想憧憬的自己,发出一句由衷地感叹:“走不出,看不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另一部分人,却被画面中萧条破败的场景深深冒犯,认为这根本就是对县城的抹黑。

有人开始质疑,这是爸妈那个年代的县城文学吧?真正的县城节奏是慢了点,但是为什么要拍成哭丧的感觉?

难道县城就意味着垂头丧气和死气沉沉吗,在县城生活的人就注定看不到希望、整天郁郁寡欢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铺天盖地对县城文学的摄影跟风,更是让这部分网友感觉到了厌恶。

想要出片、跟风赶时髦都没问题,但是这些对县城充满刻板的表达,充斥着莫名其妙的怜悯,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城到底是什么样的?

有网友说,自己老家的县城,有茶颜悦色有海底捞有万达,消费水平直逼一线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po出一张穿着大鹅的县城男孩的照片:看吧,县城的消费水平绝对不容小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直接晒出了自家县城里的高楼大厦,只能说和县城文学里的摄影作品毫无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人描述了县城生活的普通一天。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下了班还能和朋友小聚,周末偶尔去乡下逛逛…

县城很小,但是也很让人安心,它的画风不应该只有萧条和悲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城文学从玩梗发展成了网络话题,已然变成了观点交锋的战场。

其实也正是因为,县城和都市,这是一个关乎着太多人的真实的问题

格子间里容不下的肉身,到县城就有救了吗?

说是争执不下,其实争执的双方并不是某两个具体的人,而是大家内心深处对于自我选择的捍卫和怀疑,在碰撞之后产生的矛盾。

留在大城市还是回到家乡?

这个问题长时间霸占着互联网的热度,堪称是一道永恒拷问。不过最近两年,似乎关于这个选择的天平有了一些倾斜。

大城市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

得天独厚的资源、最便捷的资讯、最便利的生活,始终能鞭策着自己前进、攀登。

但是不断的裁员、逼仄的生活空间,也让生活在这里的年轻人逐渐心生怨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都快要在一线城市里喘不过气的时候,县城的优势就日渐明显了。

回到县城,没有了高昂的房贷、痛苦的通勤和暗无天日的996,可以享受着这里低廉的物价和相对缓慢的节奏,有充足的时间去和自己、家人、朋友相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县城叙事,在躺平和摆烂中脱引而出,在浓人和淡人的博弈中逐渐露头。

县城文学,也成了年轻人寄托未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然而,不是每个人口中的县城都是同一座县城。

最近刚开播的《新说唱2024》,没错,就是那个捧红了成都迪士尼的抽象节目。

刚开播一期,就把一位“县城说唱歌手”送上了热搜,他就是张方钊,aka河南说唱之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选现场,他略带哽咽地唱完了一首《工厂》,唱到导师大张伟都产生了疑惑:这是这首歌本来就要表达的,还是只是唱的时候快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首歌里,张方钊唱了县城的工业化带来的发展与创伤,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面临着离开与留下的抉择。

歌词中有一句“我没有热爱这里,我只是出生在这个地方”,算是扎扎实实地戳中了听众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那些资源优渥的地区,爱情和浪漫是县城文学的脚本;

而在《工厂》这首歌的评论区你会看到,对于那些身处日渐衰弱的县城年轻人来说,逃离才是永恒的母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羊写过的江浙沪独生女,因为拥有了天生的发达经济圈的优势,自然不必考虑离开和出走;而同样被宠坏的东北独生女,则在从小就被教育要闯世界、走四方。

不仅发达地区的县城和落后地区的县城是两种县城,每个人对于自己内心期待中的理想居所也是大相径庭。

离开与留下,取决于你的理想和现实是否匹配。

每个人都试图给自己的人生找出一个答案,但并不是每一个选择都有清晰明了的利与弊。

关于县城的讨论不会停止,关于县城文学的书写也没有尽头。

然而,不管是都市还是县城、离开还是留下,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选择自己真正向往的,然后捍卫到底。

人们总习惯于对自己未曾踏足的另一条人生轨道施加更美好的想象,而实际上,只要是自己的心之所向,就不必去在意外界的杂音和他人呈现出的表象。

正如《工厂》这首歌里不断重复的那句歌词一样:妈妈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问题,我得遵从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