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电子支付的发展,现金收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拒收人民币现金现象时有发生。去年10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拒收人民币现金专项整治工作。近日,人民银行对多起拒收人民币现金典型案例予以公示。多起拒收现金案例中,有的单位以“不方便找零”“容易遗失”等理由拒收现金。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多地政务服务中心都有拒收现金的现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迅猛发展,看病就医、网络购物、水电缴费、银行理财……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往往靠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搞定。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一部分老年人却离数字生活越来越远。拒收人民币现金现象,就让很多老年人“很受伤”。

《人民币管理条例》第三条,《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都明确规定拒收人民币现金违法。拒收现金违法,这股歪风当刹。

有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当中使用电子支付的仅有51%,这也意味着,尚有一半老年人不会使用电子支付手段。几年前,媒体曾曝光了一起老人独自冒雨交医保被拒收现金的咄咄怪事,当时工作人员让老人“二选一”:联系亲戚,或手机支付。视频中,老人迟缓挪动的身影、困窘茫然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公众眼球。

随着技术的进步,便捷的电子支付手段成了很多人的首选。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务服务中心推行电子支付可谓是顺应形势之举。但我们必须看到,现实中还存在不少用不来电子支付的老年人,如果一刀切未免强人所难。更何况,人民币本来就是国家法定流通货币,谁都无权拒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2021年初,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税费征收过程中人民币现金收付有关事项的通知》中,也明确要求线下办税缴费服务场所应设置人工现金收付通道,提供收取现金、找零服务。

科技是一种能力,向善是一种选择。政务服务中心科技升级的初衷是便利民众办事,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大力推进新的支付方式没毛病,但一刀切拒收现金支付,不仅涉嫌违法,更缺失了人文关怀。如果政务大厅拒收现金,那么老年人就需要寻找其他支付方式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支付,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办事成本和难度,给老年人带来不便和困扰。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支付适老化的原则,也违背了政务大厅为民服务的宗旨。

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但服务意识不能老,别让“支付适老化”落空。政务大厅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场所,应当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支付习惯和需求,提供现金收付通道,以方便老年人办理业务,哪怕可能比较繁琐也不能为了一己之便而为难老人。一言以蔽之,不能让科技利民的办事方式成为不作为的借口。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达18.70%。且“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在数字时代,老年人如何融入数字生活,严重影响“银发族”的生活质量。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背景下,进行网络适老化改造,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是无法规避的时代课题。国家层面,已经开展了一些积极探索,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就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涉及方便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出行、就医、消费等七个高频事项。

网络适老化改造成效显著,但绝非朝夕之功,不少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衰退、家庭支持缺乏、社会认同偏差等原因,依然遭遇“数字排斥”,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努力。在保留传统服务方式、等一等老年人的同时,当然还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老年人对电子支付方式的认知和使用能力,推动支付服务的适老化进程。两条腿走路,才能让老龄化社会与数字时代同行,让更多老年人在数字时代可以安享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