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坐拥山海,旅游资源丰富。今年“五一”假期,到访大连的游客达603.26万人次,同比增长61.36%,较2019年增长203.89%,旅游综合收入72.09亿元,同比增长99.97%,较2019年增长281.43%。

除了随意找个公园看海、跟着社交媒体的指引去港东五街拍大邮轮,Citywalk也是解锁大连的正确方式。这座城市既有俄罗斯风情街,也有日式风情街区“南山旅游风情一条街”,两者相距不远,这在国内城市里是比较特别的。

“俄风街”百年格局未变

位于大连市西岗区团结街19号的大连俄罗斯风情街,被简称为“俄风街”。因毗邻大连站,又是大连城市源起之地,俄风街成为很多游客到大连后,动身打卡的第一处目的地。

2023年11月,大连市公布《胜利桥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总结俄风区的三项价值为“大连建市之时的行政中心,大连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原点,大连近现代城市变迁的活化石”,并指出这里是“西方古典理念、近代规划理论兼容并蓄的实践先导区”,“完整保留了蛛网状道路密路网和延续百年的城市空间肌理结构。历史建筑遗存丰富,荟萃欧洲近现代多种流派的建筑艺术,是世界近现代历史建筑的瑰宝。”

虽贵为百年建城史的活化石,今日的俄风街仍是一块生机勃勃的城区。它的西边是大菜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兴业建材市场,北边、东边是造船厂和大连港,南面不到一公里则是中山广场。从中山广场到俄风区这段路,拥有多座百年老建筑,天津路商业步行街、假日户外市集等接连不断,还能看到沿着长江路行驶的201路有轨电车。越过有轨电车线,走到架在铁道上方的胜利桥,就能看见俄风街最南端的大连美术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98年3月,沙俄与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1899年8月,沙俄在大连湾南岸筑港建城,命名为“达里尼”(俄语“远方”的意思),并定为自由港。沙俄将东起寺儿沟、西至大同街、南起南山麓、北至海滨约3000多公顷的土地作为城市用地,分别规划了行政区、欧洲区、中国区,并在青泥洼桥修建火车站。

现在的俄风区,就是当年沙俄规划的行政区。街区是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路的名字定为“工程师大街”,这也是大连的第一条城市街道。北端的行政广场和南端的市政广场作为街区的起止点。行政广场用来集会、阅兵和迎宾,市政广场则用于集市、交通和消防演习。

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市政厅位于行政广场。市政广场最显眼的建筑则是中东铁路海运公司总裁官邸,即现在的大连美术馆。这座建筑始建于1901年,由波兰建筑师斯克里莫夫斯基设计。1996年,大连市政府曾拨专款将其落架重修,后作为美术馆对外开放。大街两侧,官邸、教堂、宾馆、公园、医院、学校、别墅区、俱乐部等鳞次栉比,多为英式或哥特式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05年2月,在日俄战争中占据大连的日本当局,将工程师大街改称为“露西亚町”。1907年4月,满铁本社搬到大连,露西亚町又更名为“儿玉町”。日本在大连推行去俄化,将达里尼改为“大连”,市政厅改为“满蒙资源馆”,市长官邸改为满铁总裁官邸,沙俄官吏住宅改为满铁职员宿舍,中东铁路海运公司总裁官邸改为满铁大连俱乐部。架在铁路线上面的俄式木桥也改建成钢筋水泥桥,并被命名为“日本桥”。1905-1945年的日据时期,儿玉町保持着欧洲城市风貌。

解放后,儿玉町改名为团结街,满蒙资源馆成为大连自然博物馆,满铁总裁官邸改为大连船舶技术学校。1999年,大连为纪念建市百年,对团结街沿线进行改造,在原沙俄市政厅及行政官邸等建筑的位置,开发集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旅游风情街。大连俄罗斯风情街是中国第一条具有俄罗斯19、20世纪建筑风格的街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财经记者在俄风街看到,游客们在各式店铺散步购物,到教堂、商店、旅馆等特色老建筑门前打卡拍照,还有一些活动可以参与。俄风街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各安排一次巡游表演,一天有两次沿街阳台演出和街头艺术表演,5月20日起,每天19点还有“夜幕下的点灯仪式”和“钟楼八音盒俄街公主”表演。穿着欧式长裙旅拍的游客,也成为其他游客争相合照的对象。

行政广场中心区域和市政厅旧址目前均有围挡围住。今年3月,西岗区启动了俄罗斯风情街商业重构项目,一期工程预计投资5000万元,引入新招商团队,以“流动的商业线”为主题,定下了“用轻生活传承最初浪漫”的理念,将围绕餐饮美食、文创零售、休闲娱乐等业态重新打造街区。俄风区未来可能成为“不夜的大连”的代表性街区之一。

“日风街”保持慢生活本色

与俄风街相比,位于七七街、青林街、枫林街、高阳街、望海街一带的“日风街”,则比较安静。烟火气淡了,“建筑可阅读”的味道更重。位于枫林街沿线的南山旅游风情一条街,建于2000年9月16日,是这片街区最知名的旅游地。

在小红书等社交网络上可以看到,去日风街,“出片”需求高于旅游消费,这是街道和建筑的状态决定的,网友们都认为在这儿悠闲地Citywalk才是正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山一带,地势稍高,总体为南高北低的缓坡地。1905年,日本从沙俄手中夺取大连后,在南山建设住宅区,并根据大连的气候特征,开创了外墙砖木结构的建筑形式。经过多年建设,南山一带成为日据时期大连的高端住宅区。

原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范悦曾指出,南山住宅建筑以日本式的砖木结构著称,建筑风格多是殖民时期日本建筑对北欧风格的拷贝,但细细体验,仍可感受到将大自然纳入庭院建筑的风格。“一方面引入了西方城市地产的高效开发方式,同时创造了一种东西合璧的雅致外观。开放式的房屋建筑与自然浑为一体,保持和谐关系。这些特点还是能体现出日本建筑的精髓。”

中山区青泥洼桥街道以“悠见南山”之名,打造文化旅游休闲街区。在街边呈示的文旅示意图上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餐厅主要聚集在日风街北面的儿童公园周边。日风街别墅区域,多是咖啡、酒吧、休闲、服务和精品购物场所。

在南山街青林街路口的南山街10号,第一财经记者看到一座三层土黄色建筑,外形简洁,窗格和窗户外围的砖墙装饰很有特点。这是大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日本陆军奉天特务机关大连派出所旧址,现为共青团大连市委、大连市青联办公地。直视院内,可以看到这座欧式花园洋楼正门的两根大柱子。这座建筑建于1925年,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1929年军阀孙传芳曾在此居住。1940年,日军机关占据该楼,解放后由我国收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带像这样经过修缮保护的老建筑为数不少,枫林街30号原德国领事馆旧址也是重要的一处。这座主色调为白色的两层楼房,建于1925年,是新古典主义建筑,壁柱和山花上有简单的雕花,风格古朴庄重。德国领事馆于1930年迁入,1939年“二战”爆发后关闭。大楼曾为旅店,2014年开办文博版画艺术馆。大连大学美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俄罗斯《文化空间》杂志社中国编辑部也设在此。

在枫林街明泽街的喷泉广场,游人们聚集在雕塑附近休息,或在地摊上玩游戏、吃小吃、载歌载舞。广场北侧立有南山风情旅游节纪念碑,环绕碑的灌木丛生长茂盛,已经吞没了一部分碑文,碑身正面是江泽民同志1999年3月18日为大连市题写的“百年风雨洗礼,北方明珠生辉”,背面则介绍了大连新型集团在日本企业支持下,于2000年仅花了半年就完成风情街项目的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大连晚报》报道,南山居住区的保护建筑中,大部分是日式建筑,但比较分散,且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多处已遭拆除,余下的需要修缮,以弥补较为严重的破损。保和街周围有20栋建筑群体现出日式建筑风格,保存比较完好,且在同一地段,由负责南山旅游风情一条街开发的大连新型集团组织保护修缮。第一财经记者在这一带看到,多栋日式风格的老房子内部仍有居民居住,房屋排布整齐,街道氛围也十分安静。

这样的街道状态,让人感觉不到很强烈的文旅开发意图,反而像是不经意间走进了他人的生活。对日风街来说,保持安宁气质的基础上,有一定新的活力注入,让Citywalk有更强的可参与感,也许会更有意思。随着《大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2021年开始施行,老城区、老建筑将成为大连最值得品读的城市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