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越来越方便啦!”这是东部战区总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后,一些基层官兵的感受。某海防旅战士小刘,指尖轻点手机屏幕,即使身处海防一线,也能在线向东部战区总医院的专家发起复诊咨询;东部战区陆军某部战士小王,人在驻训地,也能收到东部战区总医院线上开出的药品……“新技术为医疗服务提供了新的能力和方案,让官兵身处练兵一线,也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东部战区总医院领导说,新技术的持续涌现、线上诊疗的蓬勃之势、服务打赢的保障需求,给卫勤保障模式转型提出新要求,如何进一步实现医疗资源服务效能的拓展和延伸,探索才刚刚开始。官兵看病就医,还有哪些痛点待疏解?为战服务保障,还有哪些堵点需要打通?这些问题,督促着他们以时刻“在线”的状态,答好为兵服务这张考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门诊、手术间隙,出差路上、下班后,该院神经外科主任马驰原已经习惯了越来越快的节奏。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马驰原常常要进行重大手术,短则数小时、长则十几个小时,因此他很珍惜这种点滴交流的机会,“医院门诊有时段,军医为兵服务则要24小时‘在线’。这样的碎片化看诊模式,能够让我更好地利用时间,充分地为有需求的患者服务。”点开一位医生的主页,“很快接诊、回复通俗易懂”“医生很耐心、非常感谢”等患者评价跃入眼帘。医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回复病患,如今已成为东部战区总医院医生们的工作日常状态。为了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该院还开展了实时问诊的试点工作,在排班中增添了“线上门诊”。这一尝试增加了医疗供给,让更多需求急迫的官兵能够得到及时回应。“‘互联网医院’上线后,不仅为官兵提供了方便,也为我们医院管理人员带来了更多思考。”该院军队伤病员管理科主任孙琳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最终考验的还是为兵服务的状态和质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项项举措,铺就医疗资源“网格”;一批批医护人员,用真心织密为军服务“网格”。技术网格、人才网格、服务网格……该医院通过“点对点”帮建、巡回诊疗、远程授课等举措,一次次打通机制枢纽,将优质服务延伸到基层角落。“努力将学科优势,转变为保障打赢的硬实力。”4年前,医院热射病救治中心正式挂牌,如今他们聚焦基层卫生人员培养下力气攻坚。去年,依托联勤保障部队“千项技术推广活动”试点,他们为体系部队开展基层卫生军士培训。截至目前已陆续培训数百名卫生军士,为基层卫勤能力提升输送新鲜血液。去年底,两个救治中心还成立专家委员会,开辟重症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组织多学科会诊,确保军人军属就诊“优先级”。“只能让床位等军人,绝不能让军人等病床。”中国科学院院士、肾脏病科主任刘志红告诉记者,为便捷军队重症患者救治,医院重点学科肾脏病科开辟军人透析区,为军人预留透析床位,开设军人病房;搭建热射病 “四阶段一体化”救治体系,从院前急救、院内治疗到后期康复,完善服务部队救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