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地图(《1:250万月球地质系列图》)主要部分2021年就画好了,本来说是2021年底就出版的。这次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发布的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比例为1:2,500,000,也就是说,地图上的每1毫米代表了月球上的2.5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之前,精度最高的图集,是2013年和202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天体地质科学中心和NASA联合发布的1:5,000,000地图,是根据阿波罗任务的地图加上近期的卫星图像搜集的数据汇编而成的,地图上的每1毫米代表月球上的5公里。也就是说,这次中国发布的月球地质图,精度是美国公开的全月地图的2倍(分辨率翻了一番)。

这次的地图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全月地质图,是100多名研究人员从2012年开始,用了十年多的时间,主要根据嫦娥一号的数据汇编而成的地图集,包括12341个陨石坑、81个盆地和17种岩石类型(5类月海玄武岩,7类非月海玄武岩和5类特殊岩石露头)、14类构造(其中10类内动力成因的构造包括16839条线性构造和364个环形构造,4类外动力成因的构造包括2137条线性构造和4874个环形构造)、4类外动力成因的构造(包括2137条线性构造和4874个环形构造)、4类外动力成因的构造(包括2137条线性构造和4874个环形构造)等地质信息。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性,研究人员还与印度的月船一号探测器、美国的GRAIL和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的数据进行了交叉对比和引用。(这次发布的有中英两个版本。)

这次地图汇编的意义是什么呢?最关键的,是可以用来指导未来的登月,选择合适的着陆点。虽然阿波罗任务着陆点附近地区有更高精度的地图,但对于我们来说,仍然需要自己的高精度地图。

同时,以后如果想要用更新的理论来解释地表勘探采样的结果,建立撞击坑物质、撞击盆地建造、岩石类型和构造类型的划分体系,同样也需要更精确的地图作为辅助,因为我们需要一套有中文的地图,过去很多盆地和撞击坑都是各家翻译英文的,这有助于为中国科学家设置一个共同的讨论体系。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消息:目前我国也在规划1:100万的高精度地图,对于着陆区,将建立1:1万甚至1:5,000的月图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