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等正通过做实恢复性司法,在依法严惩生态环境违法犯罪的同时,推动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

最高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部今天(16日)联合发布检察监督与生态环境执法协同推进长江保护修复典型案例。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表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依法严惩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做实恢复性司法,有助于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推动长江流域问题系统治理。

2023年10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代表最高检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作关于人民检察院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提出,深化以案促治,助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高水平治理。做实恢复性司法。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特点,采取损害赔偿、增殖放流、补植复绿、异地修复、劳务代偿等方式,督促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恢复性司法引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被赋予新的内涵与外延。”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杨会新在《检察日报》上介绍,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鲜明的公共利益属性,生态环境领域的恢复性司法强调对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修复。通常所讲的恢复性司法限于刑事司法领域,而生态环境领域的恢复性司法适用于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公益诉讼领域。尤其在公益诉讼中,推动受损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可谓其首要目标。

长江流域环境污染治理涉及的区域范围广、监管环节复杂、监管部门多。本次发布典型案例11件,其中刑事公诉2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件,行政公益诉讼7件。

包括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诉徐某海等12人非法倾倒固体废物破坏交通设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江苏省宜兴市人民检察院诉科某水处理有限公司、范某勤等4人、陈某才等5人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安徽省和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长江金固港口环境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等。

以及江西省宜春市彭某德等11人污染环境刑事公诉案;湖北省宜都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白溪河畜禽养殖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衡阳铁路运输检察院督促整治湖南省临武县锰渣场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检察院督促防治长江船舶污染行政公益诉讼案;四川省成都市张某予等7人污染环境刑事公诉案等。

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诉徐某海等12人非法倾倒固体废物破坏交通设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2023年2月21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参与青浦区生态环境局、交通委员会水上巡查行动时,发现13艘船只向黄浦江上游杭申线和老长湖申线航道内大蒸港、俞汇塘处水域非法倾倒建设工程渣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5日,云南昆明某磷石膏堆存场正在对生态进行修复。摄影/章轲

青浦区检察院经与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研判,认为违法行为人在航道内非法倾倒建设工程渣土等固体废物导致船舶搁浅、沉船等重大风险,可能涉嫌破坏交通设施罪,将该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2023年2月28日,青浦区检察院以民事公益诉讼立案调查,并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侦查取证,查明徐某海、翟某亮等8人擅自将建设工程渣土直接倾倒至大蒸港、俞汇塘等水域的违法事实。青浦区检察院于同年3月22日发布民事公益诉讼公告,于同年3月28日、4月26日先后对徐某海等人以涉嫌破坏交通设施罪批准逮捕。

8月23日,青浦区检察院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对徐某海等8名被告人提起公诉,同年9月5日对上述8名被告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并依法追加尚不构成犯罪的上海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等违法行为人为共同被告,诉请连带赔偿生态修复费用528.7万元及鉴定评估费用41.3万元。

今年1月17日,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以破坏交通设施罪判处徐某海等8人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至五年六个月不等;判处上海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徐某海等12人共同承担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一审判决后,被告人均未上诉,判决生效。截至2024年4月,收到赔偿款项275.5万元,缴至公益诉讼专项基金内,依法用于受损生态修复。

最高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物非法倾倒从陆地向水域蔓延。检察机关针对非法倾倒建设工程渣土等固体废物破坏长江航道安全和生态环境问题,同步追究违法行为人刑事责任和公益损害责任,依法追加尚不构成犯罪的违法行为人为民事公益诉讼共同被告,有助于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严惩危害长江航道安全行为。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发布的案例坚持从长江生态保护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出发,以个案办理推动流域问题的综合治理和系统治理。

长江重庆南岸段河道总长51公里,共有货运码头9个,靠港船舶数量较多,年货物装卸量超过1000万吨。其中江贵建材码头、茂霞建材码头等5个老旧码头因历史遗留原因,存在未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船舶生活污水及含油污水接收设施长期建而未用、部分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等问题,导致靠港船舶无法送交船舶污水,产生污水直排入江风险,影响长江船舶污染系统防治。

重庆市南岸区检察院通过磋商、公开听证等方式找准问题症结,提出应对建议,避免老旧码头被“一关了之”。目前,5个码头通过“船E行”数字监管平台共接收靠港船舶生活垃圾超54吨,生活污水、含油污水超4368立方米。

杨会新认为,在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中,在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也要督促行为人修复生态环境,可以将依法从宽处理作为行为人积极修复生态环境的激励手段,通过认罪认罚从宽等制度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在刑事案件中未能及时有效修复生态环境的,可通过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的衔接,向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依法责令行为人修复生态环境,也可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