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就普京访华一事最终达成共识,在搭乘专机正式开启2024年的首次访华之行前,普京演讲中突然提到了中国,措辞不寻常。普京此番举动背后有何深意?

在5月13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针对俄总统普京访华一事作出了回应,他表示中方高度重视中俄两国元首外交对于双边关系的战略引领作用,两国元首一致同意继续保持密切交往,确保中俄关系始终顺利稳定向前发展。在很多人看来,汪文斌发言人的这番表态是“答非所问”,他并没有就普京访华一事给出一个明确的正面回应。但事实上,这其实属于一种非常正常的情况。在4月份的时候,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他此行的目的就是为普京的访华之行做前期的铺垫,工作内容包括向中方提交普京访华“申请”,以及确定初步访华时间。而在拉夫罗夫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之后,普京才会在公开场合宣布自己即将开启访华之行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时间还需要中俄双方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商讨交流,确定相关行程安排,在所有工作信息经由双方确认一致之后,才会对外公布普京访华的具体信息。果不其然,在汪文斌发言人表态24小时后,中方最终对外公布了普京访华的消息。5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应中方最高层邀请,普京将于5月16日至1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至于为什么会在正式访问前两天才确定相关信息,这已经是中方的一个“传统习惯”,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尽可能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出现,将损失和不良影响降至最低。事实上,普京在完成连任之后开启访华之行,基本上是一个“既定的事实”。这句话该如何来解读呢?首先,我们都非常清楚,当前俄乌军事冲突已经让俄罗斯和西方世界彻底撕破脸了,双方距离全面摊牌只剩下最后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政治和经济领域遭到全面围剿的情况下,俄罗斯需要寻求场外的支援,拥有世界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身份的中国显然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其次,俄罗斯推行的“向东看”战略已经让中国成为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中俄两国的贸易总额超过了2400亿美元,提前了数年完成这一目标让俄罗斯大为欣喜。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经济一直处于一个疲软低迷的状态,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俄罗斯没理由不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最后,美国及其盟友借助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孤立,让俄罗斯差点成为地球村上的一个孤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坚持客观中立的中国就是俄罗斯最佳的合作对象,俄罗斯需要与中国背对背来应对美西方国家发动的持续攻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普京对于中国的重视并非只体现在访华之行上。在今年的红场阅兵中,普京照例发表了一份公开演讲。其中他特意提到向中国人民的勇气致敬,向“中国人民为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而奋斗”表达了敬意。普京这番不同寻常的表态,显然是在美西方国家步步紧逼的态势下,俄罗斯已经将中国视为反霸权主义和反强权政治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中俄两国不会结盟,但双方会展开密切的合作交流,共同反制那些损害中俄共同利益,以及威胁全球和平稳定局势的不安定因素,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两支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