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司礼监,和现在的公司一样,充满了职场的斗争。不过那里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稍有不慎,就是万劫不复。

司礼监中的孟公公基本没有台词,他不单独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只看只听不说。

这不代表孟公公不三思,毕竟每个人的生存之道不同,吕芳靠着三思平安退休,徐阶靠着做苟王,一直干到首辅。

嘉靖一朝波谲云诡,四十多年朝堂上,倒下了一批又一批人,能够好好活下来,都有自己的绝技。

大明王朝1566中,司礼监是内朝最重要的机构,里面有五巨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吕芳慈祥包容下属,陈洪阴毒,黄锦蠢直,出场不多的石公公和孟公公话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司礼监权力变更、改朝换代的影响,两人牢牢坐住自己的位置,其水平自然差不到哪去。

不过孟公公在整个剧中,在众人眼中总是一位低调而含蓄的人,从来不参与政治纷争,也不热衷于成为瞩目的焦点。

他仅仅只说了三句话,可以窥见孟公公的为人处世之道。

第一次开口

司礼监收到浙江急报,通报了杨金水发疯的事实。二把手陈洪为了表功,立刻要去将此事告诉嘉靖。

黄锦不同意,认为直接交给皇帝,就没有回旋余地了,应当先让老祖宗拿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锦还毫不客气地指出陈洪的不良居心。

这时陈洪阴阳怪气地,要石公公和孟公公表态,好扳回一局。

被逼到墙角的两个人,异口同声说:“还是先请示老祖宗比较妥当。”

这并不是孟公公主动发声,被迫表态,得罪了陈洪。但两人一起表态让陈洪也无可奈何。

第二次开口

因为陈洪指使手下粗暴对待杨金水,让黄锦非常不满,当场处置了那个刚被陈洪提拔的小太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锦回到司礼监直接告诉了陈洪,两人直接爆发了矛盾。值班的小太监见状,立刻跑出去叫人,他叫来外出办事的孟公公。

虽然孟公公不想掺和他们之间的事情,但他也不想将事情闹大,难得见开口的孟公公出面劝架。

这次孟公公也是迫不得已才发声,并不是他主动想掺和。孟公公还是以大局为重。

第三次开口

黄锦因为去诏狱传旨,释放高翰文和芸娘,多耽误了半个多小时,回到司礼监他向孟公公表达了歉意,并说他让孟公公多干了半小时的时间,明天我也愿意替您多干半小时。

按照孟公公的性格,听到这些话,也就欣然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孟公公破天荒地说了一番话。

“传个圣旨居然花费这么久的时间,想必是特意将那高翰文顺利护送回家了吧。黄公公,作为同僚,我非常佩服你的为人,但是也忍不住想劝你一声,在这里从事公职,万不可过于慈悲为怀,做到适时的戒备总是有益无害的。”

孟公公眼睛很毒,出于善意,他给黄锦提了一个醒,也揭示了他深藏不露的真实面貌。

孟公公基于经验,对周边的任何事的仔细观察深入了解,可以洞悉朝廷内外的复杂形势。

他对周围的工作伙伴的性格也很了解,孟公公才会选择性地提点看似鲁莽实则善良的黄锦,而并非主动与他人搭话。

孟公公的眼神

杨金水被押送到司礼监,陈洪像撬开他的嘴,要给他用刑,石公公出言制止了,因为万岁爷还没问话呢,动刑只怕交代不过去。

背后的深意,就是不要越过皇帝做主。

孟公公意味深长地看了石公公好久,他沉默,其实他是明白石公公已经站对陈洪了,感到有点惊讶。

吕芳外出,司礼监四巨头吃完饭,孟公公吃完没有说话,只是接过小太监递过来的毛巾擦擦,然后离开饭桌,并不发出任何声音。

尾声

他总是看得多,想得多,孟公公很满足自己的状态,不想站队,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无论一把手是谁,他都做好事,谁也不会为难他。

这也是他屹立不倒的原因吧,职场中这类人,只对事不对人,其余他都不多言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