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理“脏乱差”银杏大院

再现“生态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崇州生态环境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东街“银杏大院”是原崇庆中学家属院。几年前,岁月的流逝让这里不仅显得老旧,环境还变得“脏乱差”。绿化带杂草丛生,杂物丢乱,成为老鼠藏身之地。雨后道路湿滑,行走间摔倒的事情时有发生。

随着老旧院落改造项目一个个开展,院杏大院的居民们迫切地希望对这个居住了数十年的院落进行改造提升。群众的需求就是工作的方向,上南街社区收集到群众的迫切愿望后,马上进行讨论研究。很快启动了银杏大院的改造项目。

天地秋色,集温润大气美于一身的,是银杏。改造后的银杏大院,按“海绵城市”标准修建了透水地面,花草亭阁依点缀院内各处,处处呈现生态之美,群众提出的“公园在小区,小区在公园”的愿望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治理脏乱差 生活环境大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调查,工作人员发现,底楼住户将公共区域私自占有搭建成小花园小菜地甚至临时房屋,是导致小区环境卫生脏乱差、居民活动空间减少的主要原因。所以,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从生活环境入手,拆除居民的“小菜园”。

但是,这涉及了不少人的切身利益。社区工作人员走访中,了解到底楼住户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困扰了多年的白蚁泛滥,因此社区从解决问题入手,链接辖区资源免费为他们消除了白蚁隐患。社区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务,做实事解难事的工作态度感动了部分住户,这些住户表示服从大院整体规划,愿意拆除占有的菜地。同时组织大家参观学习周边治理较好的小区,让他们切实感受到环境改变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社区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我们成立了小区党支部、院委会等组织,让居民直接参与到小区的治理中。”上南街社区党委书记马丽介绍,院落中134户人家全都参与到了小区的治理中。在社区党委的引导下,居民自己开院坝会协商、投票,从而议决事务。

“小区改造是一件大好事,我们必须支持。”“我看了规划图,这里以后会有一条绿道,我们以后运动、活动很方便。”退休老校长、李老师的这些期待在不久后变成了现实。运动绿道从她家门通过,边上的隔离墙开了一个“月亮门”。她如今每天沿着绿道走上几圈,体验着环境变化带来的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PRING

Go on a spring outing

2024

引入“海绵城市”理念

为美丽崇州作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雨了,雨水沿着透水材料的缝隙渗入地下,地上基本没有积水。

银杏大院的改造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透水地面让雨水迅速渗入地底,成为地下水,提高城市蕴水能力;雨水收集池把不能及时渗入地下的水集中起来,在缺水时成为小区绿化的水源。

作为微观项目的控制单元,银杏大院构造了雨水径流系统,因地制宜布置经济实用海绵设施。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升城市水安全的重要途径。”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大雨不内涝 小雨不湿鞋”,在崇州,海绵城市理念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践。让城市像海绵般呼吸吐纳,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园在小区 小区在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沿着绿道,在银杏树的绿荫下走过风雅六韵文化墙,走过停车场,走过住户捐出的盆花展示区,就来到一块小绿地。绿地上有“公筷公约”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与绿地对应的封面上绿植掩映中,“公园在小区,小区在公园”10个大字醒目。与这10个字相呼应的,是“街道社区工作部署”“公园城市建设目标”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往前就来到2号楼与3号之间,曾经的“小菜园”集中区。改造后的“小菜园”铺设了透水水泥层,宽敞平整;造近3号楼区域修建了30米长的长廊,喜欢乐器、书画的居民们经常在这里开展文化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好环境来之不易,我们都很珍惜。”“没有乱扔垃圾的,我们的垃圾都扔在那边分类垃圾桶里。”王女士提着垃圾来到墙边的分类垃圾桶旁,按照垃圾桶上的分类提示,把垃圾投入桶内。

门前银杏如相待,才到秋来黄又黄。如今的银杏大院以最美的姿态重回人们的视野,大院居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我们这有不少慕名而来参观的群众,已经成为附近居民在茶余饭后拍照、打卡的‘网红小区’。”王女士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崇州生态环境

拟稿:张世海

排版:王雨阳

审核: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