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谈起曹氏父子,会首先想到敢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是鼎鼎大名的野心家;被誉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的曹植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而想起曹丕,会想到他名扬千古的《典论·论文》,感慨他超凡的洞见和能力;也可能会想到《七步诗》的出处,慑于他的狠心与冷酷;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甚至会感叹曹丕的短寿早亡,认为其薄命违时。

所以为何曹丕只活了四十年便早早的离开人世呢?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冒天下之大不韪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于洛阳,此时被曹操挟持的汉献帝是个十足的傀儡皇帝。

而曹丕的野心则绝不亚于他的父亲,相比于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他直接选择了谋权篡位——名为汉献帝主动禅让,实为曹丕以武力夺位,改元黄初,正式以帝王身份登上历史舞台。

这一年的曹丕看起来风光无限,君临天下,但也同时重孝在身。按古时规制,曹操死后,曹丕应当为父亲守孝三年,其间应当穿白挂素,一切从简节约,以示对父亲的孝道。

但初登帝位的曹丕,显然被眼前的荣耀与地位冲昏了头脑,甚至顾不上遵守旧制,一面犒赏扶持他上位的军队,一面不顾国丧,宴请群臣,以示自己恩宽谦和,礼贤下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由于曹操贪恋美色,暮年之时亦是姬妾成群,他死后致使许多美貌女子青春寂寞。曹丕便将父亲留下的妻妾全部据为己有,甚至连汉献帝的两个女儿都未能逃脱他的觊觎。

古时女子地位低微,不得不以色侍人。而男子若是贪恋美色,则难免荒废事业,亡国误政,惹来无尽非议。

早在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时,曹丕闻听袁绍之媳甄宓美若天仙,便强娶甄宓,他的生母卞夫人便怒斥过他贪恋美色的这个弱点,现在曹丕如此不顾礼制,更使卞夫人极为恼怒。

《孝经》有言:“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曹丕身为天子,论其孝道,之于家,他强占父亲的姬妾,惹得生母震怒;之于国,他未能将德教施于百姓,公然于国丧期演乐游赏,在孝道上便是极大的疏失。

这样一个德行有亏,贪恋美色的天子,自然会使得群臣非议,百姓不满。并且此时正处于曹操尸骨未寒之时,他的这些行为更是极大的不孝,在古人看来,是完全的折寿之举,早夭之先兆。

二、多疑善妒 刻薄寡恩

曹操健在之时,委以重任的长子曹昂为救他而战死,疼爱偏宠的幼子曹冲更是病故早亡,为此夺位之争便在曹丕和曹植两兄弟间展开,最后曹丕以其在朝堂之上的雄厚实力胜出,夺得太子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丕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能力和野心,同样也继承了曹操多疑善妒的性格。即位之后,一方面他对曾经的政敌曹植心存忌惮,予以打压震慑,另一方面,由于父亲曹操萌生过传位于曹植的念头,致使他对这个弟弟更是嫉妒厌恶,强令他七步成诗。

即便曹植当真在强压之下作出了名垂千古,令人闻之落泪的《七步诗》,但曹丕依然没有放过他,将其流放,致使一代文人曹植从此落魄官场,郁郁不得志,同时曹丕甚至赐死了自己的妻子甄宓。

关于甄宓之死,一直众说纷纭。曾有流言称,是因为甄宓曾流连于曹丕曹植兄弟之间。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便是以她为原型。甚至有传闻说,在甄宓与曹丕成婚后,也依然与曹植有着亲密的往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正因如此,曹丕才会在震怒之下赐死了自己的妻子。但是这样同样反映出曹丕性格里的多疑,冷酷。

古语有云,色是刮骨钢刀。曹丕强占父亲留下的姬妾,诚然是贪恋美色的缘故。后来又频繁打压自己的亲弟弟曹植,既有曾经争夺储位的忌惮,又何尝没有因为甄宓之事而引来的嫉恨呢?

因为女子之故而愈发怨怼自己的亲弟,实在是心胸狭窄,刻薄寡恩的性格体现。而后来的流放亲弟,赐死妻子,这样让人听来不免悚然的行为,则更是当时人们眼中的折寿之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曹丕即位之时,依然处于三国鼎立的阶段。他一面要防范蜀吴的进攻,在国事中忙得不可开交。另一面又不免在闲暇时沉迷美色,在美人身边释放压力,长此以往,自然气血两亏,身体每况愈下。

三、性格缺陷 短寿之举

现在人们提起曹丕,多半还是会惊叹于他的政绩和能力。相较于同时代刘禅的庸诺,孙权的短视,他始终勤勉于国事,继承了曹操想要一同山河的夙愿,为曹魏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同时,他注重文学的发展,组织编撰了中国的第一部类书《皇览》,撰写了《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源头,“建安七子”的概念始见于此。甚至连第一首完整的七言古诗都是出自他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同样,他也有着刻薄多疑的性格缺陷,和贪恋美色的性格弱点。前者令他在臣子间失去信任,后者令他在百姓间惹来非议。不孝不悌在古代乃至如今都是极大的过错,曹丕却一犯再犯,焉知不是他后来短寿早亡的缘故。

三、结语

身为天子,曹丕于治国理政上政绩颇丰,甚至推动了曹魏的经济繁荣。但是身为儿子,兄长,他薄待亲弟,又于国丧期大肆宴游享乐,沉湎于美色中难以自拔,这都是他不孝不悌的性格体现。

古时极重礼法,而曹丕这样薄情冷性的行为以及在美色中过于沉沦,拖垮了自己的身体,以至过早夭亡的结局,使得千百年来人们议论纷纷。后人必当以此为戒,修正品行,才是正确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