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世界的人吃饱饭,让我们吃上更好的饭”,5月15日,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现代种业方向)大一学生何伊洋坚定地这样说。

何伊洋是湖南省首批“楚怡工匠计划”招录的本科生,过几天,她还将前往学校安江校区(即前湖南省安江农校),在农田中学习与实训,向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迈进。

为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熟练专业技能、创新思维能力的高素质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2023年5月,湖南省教育厅发布了“楚怡工匠计划”,并在当年的高考招生录取中,遴选了湖南农业大学等11所本科、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进行“楚怡工匠计划”试点,试点总规模1320人。其中,怀化学院与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在生物科学专业试点合作,所招录学生在高职院校培养4年,毕业时获得怀化学院颁发的本科文凭。

据悉,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首批“楚怡工匠计划”目前有84名学生,他(她)们在学校里单独编班,学习中不仅有本校老师授课,还有来自怀化学院的老师来校上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Δ5月15日,怀化职院举行专业技能展示活动,由师生自己培育水稻结出的大米蒸成的米饭吸引同学们争相品尝。

何伊洋来自湖南株洲,在读高中时,她从新闻中了解到袁隆平院士的生平事迹而深受感召,认为“新时代农业是我国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产业”,萌生了投身农学的想法。

在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的首批“楚怡工匠计划”学生中,很多同学都抱有与何伊洋同样的情怀与梦想。来自湖南永州的周杰,表示自己家里就在农村,从小就看着家人在田间劳作,听长辈讲袁隆平的故事。

在大学课堂里,他(她)们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遗传学、农学气象等专业课程。与普通本科不同的是,在课堂理论学习之外,他(她)们还接触到了丰富的实训课程与活动。

正值水稻播种期,怀化职院首批“楚怡工匠计划”中的20多名同学将前往该校安江校区,去学习实践播种的相关知识。接下来,首批学生都将分批前往安江校区学习实训,参与到水稻从播种、插秧,到抽穗扬花、收种的各个阶段。

王志强是本次同学们前往安江校区学习实训的带队老师,他同时既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怀化分中心副主任,也是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农学专业教师。他表示:“农学研究不同于其他学科,最终还是要落到大田中去,这就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既有基础理论功底,还要有大田实操经验。”

王志强介绍,相比于实验室里的盆栽或小田,大田是能大面积生产的,它能让学生在真实丰富的自然环境等诸多条件下,来获得最接近实际生产的知识、技术与经验。本次带领“楚怡工匠计划”学生前往安江校区,他将和同学们在那里学习实践半个月的时间,扎扎实实深入农田,并做好水稻整个生育期的观察与记录。

Δ5月15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云和人社局签署校地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Δ5月15日,怀化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云和人社局签署校地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怀化职业技术学院被誉为杂交水稻的发源地,袁隆平院士曾在此工作和生活37年。在校园里,处处可见“金种子”的文化元素与思想引领。学院于2022年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种子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旅游管理三个专业群成功入选湖南省楚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和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校学生连续两届获得高职组导游服务赛项一等奖。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大二学生潘雅淇是2023年国赛一等奖的获得者,不久前,她还考过了英语导游证,希望将中国的历史文化讲给世界上更多的人听。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实习生雷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