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为《品读》2024年第5期内容

记得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女人总是喜欢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影片开头,和表姐一起去佛罗伦萨旅行的少女露西,住进了贝尔托利尼公寓。房东太太原本答应给她们安排到能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结果却食言了。这让露西很是沮丧。故事也是从这里开始引出了男主角登场——他与她们调换了房间。也因此,露西得以推开窗子便看到了阿诺河上闪烁的灯火,圣米尼亚托教堂的苍柏,还有衬着冉冉上升的月亮的亚平宁山麓的丘陵地带。

男人们大概很难理解,酒店难道不就是为了住吗?为何女人会纠结于是否看得见窗外风景这般小事?然而,女人和男人的确不同,他们无法领悟到住进一个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能够带给女人的身心愉悦之感。

雪乡房车

在哈尔滨雪乡,我住过一次房车。而去雪乡,就是为了体验漫天白雪的感观效果。

白皑皑的露天雪地排列着三四十辆房车,统一的白漆车身上,用黑色线条勾勒出了门窗。站在雪地里极目远眺,山色空蒙,雪覆青松,天地间就只有这黑白二色,仿佛走进了一幅充满诗意和禅味的水墨画里。

房车内部极为干净,安排得也很紧凑,有两张床、一个盥洗室和一间淋浴房。其中一张床紧临车窗,躺在床上抬眼便见窗外的雪景。妙的是这张床还配有床帘,只要拉上帘子就被分隔成一个独立的小空间,躲在里面很有童年时“捉迷藏”的感觉。夜晚雪乡的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几度,但房车里有暖气,一点也不觉得冷。

清晨起来,拉开车门,深呼吸一口气,透彻心脾的清冷味道扑鼻而来——那是大雪之后才能闻到的雪的清香。下了一夜的雪积得很厚,隔壁房车里的几个小朋友已早早起床,正在兴奋地堆雪人、扔雪球、打雪仗。我穿戴好衣帽,也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雪地里扔雪球,恍觉自己变回了一个孩子,在茫茫雪海里拖着声音吟哦:“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姑苏“枕水人家”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提到姑苏,我就会想起杜荀鹤的这句诗。

有一年春天去苏州,我住进了叫作“枕水人家”酒店的一个房间。里面有三扇窗,分别望见一窗竹影摇曳,一窗梅花吐艳,一窗小河流淌。

那天外出听了场评弹之后,我就直接回了房间。房间提供免费的玫瑰花茶,还有一本介绍“吴侬软语”的小册子。推开临河那扇窗,阳光便斜斜地洒在屋子里。窗外的山塘河中,时不时摇来一舟小木船。我泡上一壶茶喝着,一边沐浴着阳光,一边跟着小册子学说吴侬软语—— “倷好”“一歇歇”“长远弗见”……真是酥柔好听。

酒店里的餐厅也临水而设,就叫“水景餐厅”。暮色四合,山塘河畔的红灯笼一只只亮了起来。点一碗秘制菌菇面,一碟爽口小秋耳,坐在桌前观景、用餐,在水色江南感受着苏州慢生活,在这样的短暂“虚度”中,我感受到了一份长长的欢乐。

杨梅岭山居

受一位朋友的影响,有一年春天,我特地跑去杭州杨梅岭住了一晚。那个乌瓦白墙的民宿叫作“留白”,坐落在杨梅岭的佳位,向左是九溪十八涧,向右是满陇桂雨,周边绵延着一座座茶山。

我住的那一间里的超大落地窗正对着茶山梯田,满眼层层叠叠郁郁翠翠的景色。窗前是一张白色的圆桌和两把白色椅子,房主小姐姐告诉我,设计这间房的初衷,就是为了住客坐在室内也能看得见山上的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晚下了场小雨。次日晨起,伫立窗边,看见茶山、村落被清冽的山岚围绕着,均隐于迷蒙的烟雨中,心旷神怡。春雨令气温降了很多,甚至冻得人有些瑟瑟发抖。我取消了山间活动,就在民宿餐厅里吃片儿川、喝龙井,听歌、看雨、读书,度过了难忘的山间一日。

带天井的乡宅

还有一年的国庆假日,我在昆山计家墩也住过一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计家墩是国内首个落地“田园综合体”,这种新型社区群落,乡中有城、城中有乡,游客、新住民和当地的原住民就居住和生活在一起。

我入住的房间北面墙上有个大落地窗,正对着原住民的房子,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原生态的乡村景色。房间南墙连接着天井,开了只四方窗口,俯瞰可见清澈的乡村小河上栖息着五颜六色的木船。

晚上洗过澡,就坐在天井里乘凉,让轻拂的晚风将湿发自然吹干。回到屋中,于天井的窗边望着计家墩袅袅升腾的烟火,一时间穿越回童年的乡村——那时的外婆家,也是这样开阔的田野,这样的乡村小径,这样宁静得只听见小虫子“唧唧”叫声的夜晚。每到新年,我和姐姐都会一起出去燃放几只小炮仗,在“劈劈啪啪”的声响里祈福未来……

旅行,有时在对陌生世界的猎奇时,恰重拾了熟悉的记忆。

作者:南西

责编:张子晴 / 校对:秦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