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开沟、播种、起垄……近日,走进位于榆阳区孟家湾乡的榆林中稷农场,机械轰鸣,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正操控马铃薯一体化播种机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并随时观察播种情况,发现有漏播及时进行处理。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地广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马铃薯优势产区。作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榆林中稷农场今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全部实现机械化播种。“我们农场今年共调用了4台播种机,每天可以完成播种400至600亩,目前已完成播种面积1万多亩。”榆林中稷农场场长冯继伟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铃薯是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四个百亿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榆林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优质高效”的发展思路,着力提升马铃薯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推进马铃薯全产业提档升级。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60万亩,占全市粮播面积近四分之一,鲜薯总产300多万吨,年产值近60亿元。

为推动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榆林深入开展马铃薯试验示范工作,按照南部山旱地耐旱型品种、北部风沙草滩区鲜食型品种、西部白于山区节水型品种的试验布局,建设了9个马铃薯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累计引进新品种19个。在佳县金明寺建立了以陇薯7号为主的微型薯繁育试验基地80亩,平均亩产达2.3吨。积极开展南部山地小型机械试验示范,在榆阳鱼河、子洲淮宁湾建立了2个小型机械试验基地,小型机械种植较传统方式亩产高230公斤。

在技术推广方面,在南部丘陵沟壑区重点推广脱毒种薯、旱作节水、病虫害综合防控、小型机械化作业为一体的旱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平均增产10%以上;在北部风沙草滩区重点推广智能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为一体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平均节水30%、节肥20%,技术覆盖率达87%。同时,结合榆林生态条件,积极推广草薯轮作技术,改善土壤条件,提升地力,减少沙尘天气发生,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

此外,榆林还不断加强马铃薯产业品牌化建设,持续推广“榆林马铃薯”品牌包装,制作了一批规范化的“榆林马铃薯”品牌编织袋、包装袋、包装箱,分发给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马铃薯标准化种植经营主体,引导、带动全市马铃薯经营主体树立品牌意识,增强品牌化和标准化经营理念。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马铃薯全产业链建设,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积极构建种薯繁育体系,提高旱地机械化水平,加快贮藏设施建设,扩大鲜薯加工能力,提升马铃薯品牌知名度,将榆林打造成全国最优、国际知名的菜用商品薯基地。”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杜清荣表示。

记者 马腾 闫景

编辑 叶蕊 校对 秦学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