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里的石楼,芳草葳蕤、绿韵盈心。近年来,石楼县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石楼县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石楼县灵泉镇板桥村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有机旱作农业是指在水资源缺乏、难以发展水利的地方,从实际出发采取的一整套旱地农业高产稳产的配套技术。

芒种时节,走进板桥村,广袤的田野里,铺膜机哒哒作响,一幅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农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这种新型地膜不仅环保高效,还能保温保墒,更有出色的防虫压草功能,相较于传统的地膜,在种植过程中省力省时、省心省事。”种植户张兰锁高兴地说。

正在田里铺设的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板桥村迎来了一场农业绿色革命,有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得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以前种一亩谷子只能打个五百多斤,说实在话,经济效益不高。经过铺降解膜以后,一亩地能增产三百斤,算下来一亩地能打八百多斤谷子,甚至可以突破一千斤。”张兰锁继续说道,“谷子种子俺今年试种了晋谷21号,这个品种的谷子口感好,营养价值高,不愁销路,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认可。”

板桥村因地制宜,加大并持续调整作物结构,使旱作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村支书张福全告诉记者,“旱作农业的好处就是保温、保水、保产量。今年我们村采取集中连片种植模式。破除田埂,将碎片化的农田集中起来连片种植,减少了田间小路、垄埂、水渠等基础设施占地,大地块规划整齐,方便了农业机械进田操作,可以及时获取和实施先进农业技术,并有助于降低农药、化肥的成本。”

石楼县旱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近五分之一,干旱少雨、山高沟深导致的高成本、低产量是其农业发展的劣势。在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地膜后,病虫害少污染少生态好,原来的劣势已然变成优势。(记者 王洋 通讯员 许文悦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