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降水较少,连较耐旱的红薯都受不了。6月上旬,济南市章丘区曹范街道寨山后村“地瓜姐”于淑珍用车辆运水,及时浇灌了红薯地。21日,她又带着几位村民来地里忙着拔草,目前薯苗长势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薯苗长势良好。

“我们这儿属于丘陵山坡地,适合发展红薯、谷子等作物种植。我在俺村和大有村流转160多亩地,种植多个品种的红薯。”于淑珍说,“鲜食红薯亩产量最低也有6000多斤,批发价一般在一块五左右,去年价格较低,也达到了一块一二。”这样算下来,她种植红薯亩收入最低也有7000元,行情好时亩收入可达1万元。

记者从章丘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当地种植甘薯历史悠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粮食产量不足,农民会种植红薯作为对主粮的补充。近年来,红薯作为特色“杂粮”,再次成为市场的俏销货、“香饽饽”。而随着栽培技术的提高以及新品种的推广,产量和品质不断提升,红薯的经济效益也稳步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淑珍展示收获的地瓜。(资料片)

于淑珍从2017年开始试种新品种红薯。为了提升品质和产量,她外出多地考察市场并参加技术培训,从整地、选苗、育苗、栽培、施肥、排水到收获,记录梳理了各个环节的问题。经过试种,她选择了烟薯25、冰糖心哈密、北京553等多个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并牵头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与多个平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产销业务。合作社除了销售地瓜,每年还能帮群众销售5万余斤谷子和1万余斤核桃。

近年来,她进一步开发了红薯淀粉、粉丝、粉皮等多种加工产品,并注册了商标,推动红薯产业提质增效。同时,在合作社基地办起了田间学校,对社员、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免费传授红薯种植知识。目前合作社已带动200多户农户种植红薯,并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丘陵山坡地适合发展红薯等作物种植。

通过多年探索,于淑珍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管理经验,于去年获得“济南市鲜食甘薯产业十大种植能手”称号。今年初,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她受邀来到圣井街道,帮周家村建设了50亩甘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更多农户增收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 通讯员 孟凡庚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