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圈,是个神奇的圈子。

原本,手捧茶杯,看庭前花开,是一种悠然惬意的生活。

然而,喝茶这件事,神奇到让人分分钟就杠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商与茶客斗法

卖茶的人,不怕茶叶卖不出去。

最怕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守山做出来的茶,自己感觉很好。而茶客喝了之后,直接甩出一句:你这茶不行。

此时,原本脆弱的心,瞬间就被扎得千疮百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的茶不行

今年,广州的沈大美女特意跑来云南茶山,守在山上做冰岛坝歪。

顶着一天只吃一顿的艰苦,也要把茶叶做好,早上6点就去茶园守采,自己开车把鲜叶送回初制厂,晚上又守着炒茶。

全程守着做下来,满心欢喜地带回广州,还不到一个星期,遇到个茶客,就被搞破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大美女给一个陌生茶友泡今年的冰岛坝歪古树挑采。

茶客一喝,似乎觉得品质还不错,就问:这茶多少一斤(市斤)?

沈大美女说:2200一斤。

茶客突然觉得茶不香了,说:这几年这经济,居然还卖这么贵,喝茶的人收入都降了,你们茶叶怎么不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大美女被这突如其来的话惊得目瞪口呆,只能说:我们从2020年开始就没有涨过价,一直卖这个价。原料成本贵,真降不下来,平时选点口粮,坝歪大古树,送您两泡尝尝。

茶客有些不爽地问:我只是好奇,做茶需要什么成本?炒茶,压饼,棉纸包装,一斤茶叶能值2200?你人工费有多贵。

沈大美女欲哭无泪地说:古茶树不是我家的,鲜叶从茶农手里收来,像这类名山茶,茶农的原料款就占了卖价的8成,坝歪利润很低,就是用来维护客户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客很不屑地说:别解释了,我现在再仔细喝喝,你这个茶也很一般嘛,跟我从直播间买来的一百一公斤的茶一个档次。

跟100块一公斤的一个档次,这话听得沈大美女瞬间不想卖茶了,这分明就是故意找茬。

对于一个做茶的人来说,这话伤害性很大,侮辱性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不懂茶

茶客又喝了两杯,更加不爽地说:你这茶,送我都不喝。

沈大美女有一副好皮囊,但脾气根本不匹配气质,听到这话,马上祭出大招:你觉得你很懂茶吗。

茶客一听,马上就咆哮道:你是说我不懂茶?我喝茶六年了,还做过专业的茶叶培训,中国的好茶我都喝了一遍,最后喜欢岩茶和普洱。你卖茶才几年啊,居然说我不懂茶。

沈大美女当仁不让:你连茶的好坏都喝不出来,你哪里懂?真正懂茶的人,都是虚怀若谷的大佬,非但不觉得自己懂,反而认为茶的世界,越深入越感觉自己渺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客面不改色地说:你这茶,就是不行。

沈大美女暴脾气一上来,直接说:不行的话,你别喝。

茶客砰的一声,把茶杯放在桌上,直接走了。

随后,沈大美女感觉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越想越气,直接打电话把经过告诉了老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混迹茶圈,睁眼皆是戏

陪她发泄完情绪之后,老杨只能无奈的笑道:

你把茶圈的事,看得太重要了。跳出茶之外,以游戏人间的心态看茶,或许会有别样风景。

沈大美女还有些不理解,问:你的茶呀,咱们一起做的,被这样说,你一点反应都没有?

老杨淡定地说:虽然我对自己卖的茶,品质把控比较严格。但是,就算别人说我的茶是垃圾,我也能云淡风轻地喝着自己喜欢的茶,听他骂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较真,因为深爱,所以执着

很多做茶的茶商,看见别人否定自己的茶,会很生气。

因为用心做茶,因为对茶有无限的热爱和痴迷,所以特别较真。

然而,我们也该看到,生活,要扛起责任。但喝茶,最重要的是开心。喝茶的时候,把人间的事看得太重要,会失去很多乐趣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是谁的茶?我们往茶山走一遭,用工艺把鲜叶制成茶,把山里的古茶搬到城里。

可跟大自然缔造的百年古树和天然风味比起来,这短短十几年的所谓工艺,太渺小了。

做茶,做到最后,对品质和工艺的严苛,无非是诠释风土。都是在古茶树本身的颜色之上,恰到好处地添上自己的理解。

茶叶的好坏,大自然已注定七分。做茶的人能做的,无非是选出适合自己的茶。

做茶,应当跟自己较真、跟自己的茶叶品质、制茶工艺较真。而不是跟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茶较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懂茶,学海无涯

茶叶江湖里,有喝茶的人十有八九不懂茶的说法。

然而,茶圈确实有一小部分人,不仅能把茶泡出最佳风味,还能根据水路气韵喝出大致的树龄。

这是需要交很多学费,喝过很多好茶,才能积累起来经验。从这个角度来说,懂茶,的确是一种本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茶的路上,懂茶与否,更像是人生阅历呈现在一杯茶汤里。

刚开始喝茶,觉得自己不懂。喝得多了,对茶有感觉了,感觉自己懂了。

然后,非要跟同样懂茶的人分个高下,证明自己更懂,在独孤求败的路上狂奔一段。

直到某一天,懂茶叶知识,能喝出树龄,甚至喝茶悟道,越深入研究,越发现:茶的世界,学海无涯。

此时,又谦卑地承认,原来,自己只是个非常爱茶的茶客,真正懂茶的,或许只有水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茶,原本是很快乐的。

然而,茶,喝着喝着,随着人生阅历的变化,对茶有了执念,有了较真和偏执。茶,渐渐变味了。

对茶偏执和较真,也是一种生活。生命在于体验,无关对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人生不过三万天,没有太多的岁月可供蹉跎。

在生命归途的每一天里,过有茶相伴的生活,在平凡的岁月里喝好自己的茶,过得简单随性的日子。这又是另一种选择。

看清了这一点,人世间的事,可以较真,也大可不必较真。

喝茶,取悦自己,为一杯茶争得面红耳赤,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