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这是一首咏物诗,相传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表现出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开篇连续三个“鹅”字,有两层意思:一是模仿大白鹅的叫声,同时也可以理解为小诗人呼唤大白鹅的声音。这样一来,传神地表达了小诗人对大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中,“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泳嬉戏的姿态 “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

《葮川独泛》

唐·卢照邻

倚棹春江上,横舟石岸前。

山暝行人断,迢迢独泛仙。

我泛舟在葭川的春江之上,停靠在石岸边。远处的山色昏暗了,行人也绝迹了,而我,却慢悠悠地划着扁舟,山高水长,独自一人。诗中的“仙”,说的不是神仙,而是仙槎,一种神话中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

这是一首写景诗。天地悠悠,一叶扁舟,旷远空灵的意境,读来就像静静地品赏着一幅山水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自从被贬到岭南,与家人音信断绝,就这样熬过了冬天,转眼又到了春天。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可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以致遇到家乡来的人,也不敢打听家人的情况,害怕听到什么坏消息。

这是一首贬谪诗(即作者从高级官吏被降职,并被调到边远地区做官期间所写的诗)。这首诗寄托了作者被贬居岭南期间的孤独和苦闷之感,以及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中“近乡情更怯”更是千古佳句,写出许多游子的心声。透过“情更怯”和“不敢问”,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抑制急切回乡的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04】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夜不能寐,轻轻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这么美好的月光既然不能亲手相赠于你,那我入睡吧,希望与你在梦乡重逢。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开篇采用“兴”的手法。这种手法是先说其他的事物,然后借用它来联想,以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全诗情景交融,情真意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是一首写景诗。这首诗气势磅礴,托物言志,把深刻的哲理写入自然景物之中,表达了诗人远大的胸襟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被传颂千古的名句,非常励志。

【06】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日里,肆无忌惮地睡啊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外面叽叽喳喳,到处都是鸟儿在叫。想起昨天夜里的风声雨声,淅淅沥沥连绵不断,不知道会有多少娇艳的春花被风雨打落了啊!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诗。这首诗通俗晓畅、朗朗上口。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看到的景象,而是用听觉的感受来捕捉春天的气息,从而带动联想,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爱惜之情,意境优美隽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7】

《出塞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这是一首边塞诗。首句采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我们结合上下文看,互相补充,解作“秦汉时的明月与边关”。这首七绝借古讽今,含蓄地指责当时的守将无能。全诗慷慨悲壮,豪迈豁达。

【08】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王昌龄的这首边塞诗悲壮苍凉.意境深邃高远,气象恢宏。“孤城”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只有把“孤城”当作一个人,“他”才能“遥望”玉门关。这样使诗的意境更加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9】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早上的渭城,一场小雨润湿了路上的尘埃,旅馆旁青翠的杨柳也被洗刷一新。朋友啊,喝下这杯酒,当你一路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

【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的时候,他们肯定会想:“怎么王维不在呢”而生遗憾。

这首思乡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表达了游子在外思念家乡、怀念亲人之情。诗意朴素自然,含蓄深沉。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这首诗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写的不是我想你,而是反过来写,我知道你登高的时候,身边少了我一人。于是诗意更加反复跳跃、曲折有致。

【11】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中年以后我更信佛,晚年定居在南山边上,兴致来了就一个人去游山玩水,自得其乐。有时候会走到水流的源头,坐在那里看白云飘飘。在山中偶然会碰到一位老人家,聊着聊着,连回去的时间也忘了。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这首山水诗,诗中有画,静逸淡远。此诗颈联(律诗中的第三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阳春三月,繁花似锦。老朋友孟浩然准备出发到扬州去,我在黄鹤楼上跟他饯别。看着他扬帆而去,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天的尽头,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向天边奔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没有一个关于“离别”的字眼,却又句句写着离别:没有直接抒情,却处处透着深情。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种开门见山、铺陈直叙的开篇写法,古人叫作“赋”。

【13】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这首诗是李白被贬,到达白帝城时忽然获赦,惊喜交加时所写的写景诗。我们可以看出,李白身边的景致,都是为了衬托他内心的喜悦而出现在诗中,因为畅快的心情,四周的景物也显得更加美丽。全诗写得空灵飘逸,豪情欢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

《赠历阳褚司马》

唐·李白

北堂千万寿,侍奉有光辉。

先同稚子舞,更著老莱衣。

因为小儿啼,醉倒月下归。

人闻无此乐,此乐世中稀。

你的母亲大人坐在大厅里,而你侍奉左右,那种母慈子孝的景象,让人觉得满室生辉。为了逗母亲笑,你先是跟小孩子跳舞,后来又学着老莱子穿上彩衣;你咿咿呀呀扮小孩子啼哭,又装着在月下走着醉步回家。这种天伦之乐,在人世间已经十分稀少了,哪里还能找得到。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在友人褚司马家看到他为了逗乐母亲而搞怪,有感而作。在描写褚司马扮作小孩的部分,写得憨态可掬,形象生动,活泼有趣。诗人的视觉由大到小,再由小变大,最后做出总结性的感叹,气韵生动,诗情流转,浑然一体。

【15】

《别董大二首·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诗中既表露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又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晨光照进高耸的山林。曲折的小路通往幽静之处,那里是掩映在花木丛中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快地歌唱,深潭倒影,更让人心旷神怡。万物空寂、此时只听到钟磬悠悠地回响。

这首诗咏物寄情,虽然写的是寺院禅房,实则抒发自己隐逸遁世的愿望。此诗妙在语言古朴,明净简洁,意在言外,引人入胜。“曲径通幽”和“万籁俱寂”两个成语都出自这首诗。

【17】

《天末怀李白》

唐·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秦州此时已是秋风吹起,你在异地他乡怎么样呢?我给你的书信不知何时到达,只怕这路途遥远,充满风波。有文采的人总是遭到小人猜忌,命运坎坷,而那些势利小人厚颜无耻喜找人过。你和屈原一样都如此相似蒙冤放逐,写一首诗投到汨罗江里跟屈原说说你的冤情。

李白因为政治原因而被流放,途中遇赦,到了湖南一带,杜甫这个时候正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想起了当年与李白的诗酒往还,有感而发。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从秋风开始写起,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最关切的心情,言浅情深,真挚动人,读来苍茫惆怅、低回沉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客至》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草堂的南北两边都涨满了春水,每天都看见一群鸥鸟飞来飞去。这花径我以前从来没有为客人打扫过,这柴门今天却为您而打开。我这里离市集太远,盘中没什么好菜肴,因为家贫也只有一些陈酒。不如请隔壁的老翁也来跟我们一起喝吧,隔着篱笆干了这一杯!

这首田园七律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与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有异曲同工之妙。名句“蓬门今始为君开”今天常被引用,但意思多转化为“久已尘封的心,终于遇到了对的人”了。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就听说过洞庭湖,今天终于登上了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东南分割,日月天地就像在湖面上漂浮。亲朋好友音讯全无,我又年老多病,坐在孤舟上四处漂泊。北方的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

公元768年,杜甫自公安(今属湖北)到达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写这首诗的时候,诗人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一年多之后诗人就与世长辞了。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咏怀诗。这首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表达了诗人饱经离乱、报国无门的哀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夹岸的西苕溪流水潺潺,春汛来临了,河里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斜风细雨中,戴着青色斗笠穿着绿色蓑衣的渔夫们起劲地捕鱼,美好的景致让人流连忘返,连家也不想回了。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描写看到的景物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诗中没有直白地写“我很欢乐、愉快”之类的感觉,只在诗的末尾以“不须归”三字来展示自己的心情,使“欢乐愉快”之情具体地落到实处。

第三句的“青箬笠,绿蓑衣”,在文学的修辞手法上叫作“借代”,这是一种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其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部分属性来代替,从而突出表达对象特点的修辞手法。

【21】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慈祥的母亲给将要远行的儿子缝制新衣。不知道儿子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只有把对他的爱,都寄托在这衣服上的每一针一线里。母亲是和煦的阳光,儿子就像阳光下的小草,你说这株小草,要怎样才能报答得了像阳光一样温暖无边的母爱呢?

这是一首五言乐府。此诗通过描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以阳光与小草的具体形象,象征母子之间的爱,艺术地再现了平凡而伟大的人性光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我早上向皇上进谏,晚上就被贬到遥远的潮州。我想为皇上斩魔除妖,哪里会因为年老就顾惜残生!想想云横秦岭,我的家人不知道现在怎么样,再看看雪拥蓝关,前面路途险恶,连马都走不动了。侄儿啊,我此行凶多吉少,你远道跟来、到时候就给我收尸吧。

这是一首贬谪诗。诗人为国尽忠却反遭贬谪,在路上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沉郁顿挫,字字血泪,苍凉悲壮,大气磅礴,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跃然纸上。

【23】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野花野草生长在曾经繁华的朱雀桥边,夕阳的余晖洒落在从前显赫的乌衣巷口。当年筑巢在名门望族檐下的燕子,如今都已飞进了寻常的百姓家中。

这是一首寄物咏怀的名篇。诗人对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的感慨,没有直接抒发出来,反而藏而不露,把宏大的时空感,通过景物古今对比的描写来具体呈现,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意味无穷。

【24】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天的洞庭湖里,水色与月光交融在一起。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就像一块未经打磨的镜子。远远看去,泛着白光的湖面上那座苍翠的君山,就像躺卧在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诗采用白描和比喻的手法,细致地描绘出洞庭湖仙境般的景象。比喻生动,举重若轻,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心境,读来饶有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5】

《悯农二首》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天种下一颗种子,秋天就有丰硕的收获。放眼看去,虽然全国各地所有的土地都没有一块闲着,但农民最终还是逃脱不了饿死的命运。

这是一首哲理诗。既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那么收获的粮食都到哪里去了?言下之意,那肯定是因为权贵统治者的残酷剥削了。诗人没有在诗中写出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描述具体的现象引导读者去思考。诗中的语言通俗质朴,朗朗上口。

【26】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新酿的米酒颜色微绿,泛起细如蚂蚁的泡沫,一个红泥小火炉烧得正旺。天快黑了,风雪也快要来了,来来来,进屋里来,我们一起喝喝酒、叙叙旧,怎么样?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短意长,诗人以朴素亲切的语言,把米酒、火炉、黄昏、风雪几种意象贯通一气,凝练含蓄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7】

《食饱》

唐·白居易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

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

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

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吃饱了就睡觉,睡好了就起床,一边喝点小酒,一边吟吟诗、弹弹琴,这样既可以恰情养性,又可以打发时间,什么功名利禄之类的,我都不再去想了。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通过描写日常起居的生活状态,引申出自己闲云野鹤、不争功名的心态,展示出内心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向往与追求。

【28】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娃娃划着小船,在荷塘偷采别人的白莲花。小船荡开浮萍,留下一条水路——呵呵!你看,都不知道要怎样去掩盖行踪!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以通俗直白的语言描写儿童偷采白莲的情景,小娃娃天真活泼的淘气形象栩栩如生,跃然诗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9】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大地苍茫一片,远处群山连绵别说是人的脚印了,就连一只飞鸟也看不见影迹。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竹笠的老人坐在江心的小船上,在冰天雪地里孤独地垂钓。

这是一首寄物咏怀的五言绝句。全诗只写景物,而对自身不着一字。诗人用文字塑造了一个凄冷孤寂的世界,以象征自己的心境。诗中的“蓑笠翁”,可以是作者眼中的人物,也可以是作者自己,作品正因为有了这种模糊性而显得更耐看。

【30】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野草遮掩着他侧坐的身影。路人想走过来问路,孩子却远远地猛摆手——他生怕一跟人说话,就会惊走快上钩的鱼儿。

这是一首写景诗。这首诗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全诗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1】

《谪岭南道中作》

唐·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五岭一带山高水急,道路迂回曲折,沿途绿树浓荫,溪流隐藏其间。旅途中的我提心吊胆,怕会遇上毒雾碰到草蛇,就连沙虫、燕窝我都躲避不及。这里五月即收稻米,渡口的小吏听到公鸡三更打鸣,就会通知乡民潮汛来临。看着越鸟在红槿花丛中啼叫,想起家乡来,真是肝肠寸断啊。

这是一首贬谪诗。当时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与各种事物,在诗中都是隐晦曲折,有所指代,诗人借此表达政治上不如意的愤懑之情。

【32】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千里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成趣,有依山傍水的村庄城郭,还有酒家外的酒旗在迎风招展。想想当年的南朝,到处兴建了那么多的佛教寺庙,到头来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一首寄物咏怀诗。这首诗将美丽如画的江南自然风景和烟雨蒙蒙中南朝的人文景观结合起来描写,渗透了诗人对历史兴亡盛衰的感慨和对晚唐国运的隐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3】

《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离别在即。明明是多情的,看上去却是那么无情,只觉得在酒筵上要笑却笑不出声。那燃烧着的蜡烛芯其实就是我的心啊,就让这蜡烛替我流泪,一直流到天亮吧。

这是一首忧伤感怀的惜别之作。“心”字一语相关,用得很巧妙,这既是蜡烛的芯,也是诗人的心。后两句用了拟人和象征的手法,深沉真挚。

【34】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夜雨连绵不绝,涨满了秋池,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唉,很难说得准啊。我也想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能坐在西窗下剪烛谈心,跟你细说今晚的巴山下着大雨时我的心情。

这首诗是诗人滞留异乡在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寄怀之作。全诗构思巧妙,跌宕有致。诗意回环往复,深婉曲折,情景相生,蕴藉绵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5】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这首诗托物寓意,耐人寻味。诗中辛勤的蜜蜂,其实是广大劳苦大众的象征。诗人用这首小诗,婉转地表达了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对劳动人民的怜惜,以及对官宦权贵的尖刻嘲讽。

【36】

《钓叟》

唐·杜荀鹤

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这老人家真是奇怪,从来不用下地里耕田劳作,只知道每天钓鱼,有谁能像他那么散漫悠闲啊?咦,你说他拿什么东西做诱饵的呢,每次抬起鱼竿就是一条鱼!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文用语如口语般浅显直白,用白描手法描摹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写来一气呵成,生动有趣,很容易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