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尽一生打下江山,不成想为司马家做了嫁衣,在几十年后,司马家成为了这片江山的主人。促成如此情况的事件就是正始十年的高平陵政变。但是,在整个事件中,那些曾与曹操打天下的功勋后人竟没有什么人站出来,只是坐看司马家夺取朝政,这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首先要知道曹魏的朝堂是如何构成的。

其一就是世家官员。

在曹操在世的时候,他一直致力于发展寒门势力,不过麾下还是有着众多的世家子弟,比如荀家、钟家、司马家等等。而到了曹丕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以后,世家官员更是充斥了整个朝堂,这才有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

其二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子弟。

曹家与夏侯家因为有着宗亲关系,他们基本掌控大量曹魏的军政大权。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或者曹睿,他们对于宗亲将领都是十分信任和看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就是寒门官员。

这些人在朝堂实力并不强。不过在当初曹操南征北战的时候,因为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因此大力扶持寒门,比如五子良将几乎全部出自寒门。

但是,无论是那一种官员,在高平陵政变发生的时候,都没有站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司马懿当时已经彻底掌控了人心。

首先是寒门官员。

按理来说寒门应当与世家是敌对才是,但是司马懿用人习惯深受曹操的影响,其在外统兵的时候对于那些出身寒门的人非常照顾,最鲜明的例子就是邓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当初与曹操打天下的寒门官员的子嗣在后来也逐渐归附到司马家,比如张辽与乐进的子嗣,后来就是一心跟随司马家。

接着说宗亲。

曹氏与夏侯氏的宗亲在曹魏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为最初两家是人才济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的人才也逐渐开始凋零。尤其是在第二代离世以后。

在曹丕和曹睿在世的时期,两家还是人才众多,比如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都是非常出色的,但是这些人没一个寿命长的。这才造成当曹睿临终前,不得不让曹爽作为辅政大臣。但是曹爽的才能如何能斗得过司马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皇室对于宗亲有着诸多限制,这也是造成宗亲人才凋零的原因。

曹家与夏侯家说到底也是世家,虽然最初的时候曹家、夏侯家与司马懿是一个竞争的关系,但是随着人才凋零,他们不得不考虑后路,到后来也开始了合作以及联姻。因此,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迎娶了夏侯徽。

最后是世家官员。

司马家本身就是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大世家,那些世家官员自然是与司马懿更加亲近。自古皇权与世家的关系都是比较微妙的,在曹爽辅政的时期,更是制定了一系列限制世家的政策,这直接失去这些世家官员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如此,当司马懿发动政变的时候,基本没有人站出来讨伐司马懿,也就几个出自宗亲的官员发声,但是如同一片水花一般,转眼就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