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诩历史

文诩历史

关注
253粉丝
0关注
525被推荐
IP属地:浙江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2枚勋章

关注三国,爱好唐朝

  • 蒋介石追责长沙“文夕大火”
    2024-12-14
  • 元朝的皇陵为何找不到?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2024-12-11
  • 徐向前元帅平生最大的遗憾
    2024-12-07
  • 蒋介石倚重的台湾“文化之父”
    2024-12-04
  • 外国人眼中不一样的延安
    2024-11-24
  • 古时军队人数为何那么多?
    2024-11-20
  • 冯国璋经商不光为了钱,更是为了手下的老兄弟
    2024-11-09
  • 一口气看完萧皇后的一生,作为隋炀帝的皇后,真侍奉过六位帝王吗

    2024-11-07
    图片
    03:43
  • 从爱因斯坦助手,到“中国雷达之父”,一口气看完束星北的一生
    2024-11-07
  •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分居事件》
    1972 年 1 月,尼克松连任美国第 47 届总统,美国与台湾关系趋冷,与大陆关系却愈发热络。这让蒋介石深受打击,他在日记中称尼克松为“尼丑”,指责其出卖“中华民国”。蒋介石思索着这一局面的成因,认为问题关键在于孔令侃和宋美龄。 那么,孔令侃、宋美龄与尼克松外交政策转变有何关联呢?1959 年,尼克松竞选总统失败后,在洛杉矶和纽约当起律师。1967 年 4 月,尼克松访台会见蒋介石。彼时,台湾国民党当局因经济起飞有了一定实力。尼克松此行意在从蒋介石处获取资助,为第二年竞选总统做准备。会谈中,尼克松未提要钱之事,蒋介石也佯装不知,不肯掏钱,还对尼克松抱有轻视鄙夷之态。这背后皆是孔令侃的主意,他影响了宋美龄,宋美龄又影响了蒋介石。结果,尼克松空手而归。 没想到,第二年尼克松竞选成功,入主白宫。蒋介石觉得尼克松疏远台北亲近北京,是在报复 1967 年台湾之行的空手而归之恨。1972 年 5 月 17 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晚见令侃,心神厌恶,国家生命几乎为他所送。妻既爱我,为何要加重我精神负担?”5 月 27 日,蒋介石日记又提及:“独上中兴宾馆视事。近日精神苦痛,以女子、小人为难养也,故拟独居自修。”蒋介石原本与宋美龄居住在离台北圆山不远的士林官邸。三天后,重病的蒋介石离开官邸,独自搬到中兴宾馆。 蒋介石在阳明山独居,直至 6 月 19 日,宋美龄搬来同住,这场分居风波才暂告一段落。
  • 寄错情书却抱得美人归
    民国年间,诗人戴望舒声名赫赫,其诗作风格婉丽且浪漫非常。不过,他因儿时患上天花,脸上落下了麻子,故而一直心存自卑感。 一回,戴望舒偶然间邂逅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大学生施绛年,他对施绛年可谓是一见倾心,旋即深深地坠入了爱河。 彼时的施绛年身为女大学生,年轻漂亮,身边不乏众多英俊潇洒的男子对其展开追求。戴望舒虽在施绛年这儿屡屡碰壁,碰了不少钉子,但他毫不灰心丧气,仍旧坚持每日写一封饱含激情的情书寄给她,日复一日,从未间断过。 起初,施绛年只要看到是戴望舒写来的信,连拆都不拆,便直接丢进了垃圾箱里。日子久了,施绛年见戴望舒依旧持之以恒地写信给她,这才姑且拆开看看,但从来都不予以回信。而戴望舒呢,把写情书已然当成了每日必做的功课,对于从来收不到回信这件事,他也并未放在心上。 那个时候,戴望舒在国内文坛已然颇具声望,报社与杂志社的编辑们收到戴望舒的稿件,不论是诗歌还是散文,向来都是不加修改,即刻便予以发表。 可巧的是,有一天,戴望舒正准备将给《现代月刊》的约稿寄出去,谁料,他竟误把稿件当成了情书装进了要寄给施绛年的信封里,同时又把情书错当成稿件放进了寄往《现代月刊》的信封当中。 《现代月刊》的编辑收到戴望舒写给施绛年的那封情书后,依旧依照惯例,未加任何修改,便立即在杂志上刊登了出来。 此事瞬间就成了当时轰动一时的新闻。施绛年和她的亲人们得知后,心里很是忐忑不安。 好在,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施绛年终究还是被戴望舒的一往情深所打动,最终接纳了戴望舒的这份爱情。戴望舒误将情书寄给《现代月刊》,致使情书得以公开发表,这自然是一件极为引人瞩目的趣事,不过,他最终还是凭借自身的真诚与坚持,叩开了施绛年的心扉,从而收获了一段甜美的爱情。。
  • 1955年,湖南“放蛊”错判案,一度惊动毛主席
    2024-11-05
  • 古人为何喜爱马蹄金?
    现代黄金常见形状为长方形,也就是俗称的“金条”,而在古代,黄金的流行形状却是多种多样的。 先秦时期,人们喜爱把黄金制作成饼形与方块形。其中饼形的被称作“饼金”,其形状有圆形的,也有不规则形的;方块形的则名为“金版”,每一版上会加盖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印记,所以又被叫做“印子金”,在使用的时候就割取其中一块便可。 到了汉代,黄金被铸造成麟趾形和马蹄形,每一枚重量大约为一斤,分别称为“麟趾金”和“马蹄金”。这种形状的金子在后代也时有发现,据《梦溪笔谈》记载,北宋时期就有人挖出过。在20世纪70年代,于西安西南郊鱼化寨北石桥,也就是西汉上林苑的范围内,还出土过6枚完整的马蹄金。 那古人为何要把金子铸造成马蹄形呢?这其实是汉武帝刘彻的旨意。据《汉书·武帝纪》所述,太始二年,在对黄金形制进行改铸之时,刘彻曾猎获白麟,又看见天马,并且泰山顶上还显现出黄金。刘彻觉得这是祥瑞之兆,于是下令“更黄金为麟趾袅蹄,以协瑞焉”。正因为有这样的说法,古人便将“马蹄金”视作宝物,认为把它放置在家中能够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金条”的雏形出现了,也就是长方形条状的黄金。在唐代,它被称作“金铤”或“金笏”,到了宋代,这种金铤改称为“金锭”,等到元代的时候,则变成了“金元宝”,也就是“元代之宝”的意思。 金元宝“仰面似船,伏面似案”,那为何要把金银铸造成这种形状呢?或许和古人的生财心理有关,船能够带来财富,毕竟水是可以生财的,顺水顺舟嘛。不过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古人出于携带方便的考虑。古人携带财宝时,大多是缠在腰间的,左右各缠一个,所谓“腰缠万贯”,说的就是这个情形呀。
  • 古代公务员几点上下班
    在中国传统行政体制当中,古代公务员同样分为中央与地方这两类。在中央各机关任职的官员,一旦达到特定级别,都需要参与由君王主持的最高国务会议——朝会,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上朝”。 据《大明会典》记载,在早朝之时,大臣们必须于午夜就起床,凌晨3点要抵达午门外等候,等到凌晨5点,钟声敲响之后,宫门开启,百官便依照次序进入。其中,四品以上的官员能够与皇帝进行对话,大臣们向皇帝汇报政务,皇帝则会提出问题或者给予答复。 当然,早朝并非每天都会举行。《梁书·武帝纪》里提到:“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这表明梁武帝是天天上朝的。明太祖以及清朝的康熙帝也规定,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便是每日一朝。不过,也存在规定五天一朝或者十天一朝的情况,比如宋代便是五日一朝,清初则是逢五视朝,也就是十天一朝。 史籍中最早对上下班时间有所记录的是《诗经·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意思是公鸡已经打鸣了,上朝的时间也就到了;东方已经发亮了,上朝的人也开始忙碌起来了。 从秦汉一直到明清时期,上下班时间大体上是保持一致的。早晨通常是6点或者7点上班,下午3点或者4点下班。上班时间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卯时”,我们现在所说的“点卯”一词便是由此而来。 和现在一样,古人的上下班时间同样也区分夏季时间和冬季时间。清朝康熙帝规定,早朝时间在春夏季节是6点,秋冬季节则是7点。清代的《钦定六部处分则例》也规定,京官统一的下班时间是春分后为申正(下午4点),秋分后为申初(下午3点)。只不过在那时,并不称作下班,而是叫做“散值”或者“散衙”。 就如同明·沈周在《暮投承天习静房与老僧夜酌》一诗中所写:“临昏细雨如撒沙,城中官府已散衙。”这里的“临昏”“散衙”所指的便是下班时间。
  • 他明明不懂外语,一生却翻译40余种世界名著,被称为“译界之王”
    2024-11-03
    1跟贴
  • 迁都北京后,明清皇室是如何御寒的?人家早就用上地暖了
    2024-11-02
  • 对于张学良来说,“少帅”不是一个好称呼
    在影视作品以及人们通常的认知里,“少帅”似乎成了张学良的专属称谓。不少人误以为称张学良为“少帅”是一种尊敬的称呼,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 之所以称张学良为“少帅”,是因为他的父亲张作霖有“大帅”的称号。然而,在北洋军阀时代,最高的军衔是上将,并没有元帅这一军衔。例如,1926年6月2日张学良给张作霖的电报中称“盛京上将军钧鉴”。在军阀之间,为了表示尊敬,常常以“帅”来称呼对方,像张学良在电报中称吴佩孚为吴玉帅,阎锡山为阎百帅,孙传芳为孙馨帅,褚玉璞为褚蕴帅。 就如同过去称呼“少爷”“少东家”一样,有些“帅”的公子被称为“少帅”,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带有戏弄意味的称呼,大多是指那些不务正业、依靠父权的风流官二代。比如西北军阀马麟的儿子马步芳,旧桂系陆荣廷的儿子陆裕光,这些“少帅”有点像“衙内”的意思,所以很少在面对面的时候这样称呼。 鲁穆庭、王理寰、谢珂在《张作霖被炸后的东北局势》中提到,杨宇霆“仍恃前代老臣资格,不自收敛;有时与人谈及张学良时,仍称张为少帅,口吻轻薄”。鲁穆庭、王理寰、谢珂三人都是当时与张学良关系较为密切的人物,他们所说的具有一定可信度。张学良对“少帅”这个称呼颇为反感,因此,在当时是没有人敢当面称呼他为“少帅”的。 作为军人,张学良最喜欢的是别人称呼他的军衔,比如“军团长”“司令长官”“副总司令”。于凤至、赵四小姐称他“小爷”,朋友称他“汉爷”。父辈的像张作相、汤玉麟、张景惠可以称呼他“汉卿”。“小六子”只有张作霖一个人可以叫。任作楫在《孙传芳在东北》中提到,孙传芳称张学良为“汉帅”。因为张学良字汉卿,所以称他“汉帅”,这是当时比较常用的一种称呼。
  • 陈毅:你们是好心办傻事
    “离开老百姓,就是无水之鱼。”陈毅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兼华东军区司令员,他担心自己官职升高后会脱离群众,所以时常便衣简从,在沪宁之间走访平民百姓。 1954年秋的一天,路过镇江时,他突然想起焦山,最后表示早就听闻此处名胜古迹优美,想去看一看。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让镇江公安机关顿感保卫工作压力巨大。因为当时,敌人不甘失败,美蒋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妄图行刺陈毅。公安机关领导为他的安全忧心忡忡。为防意外,大家决定:在进入焦山口处,挂上一个“焦山修理,谢绝参观”的木牌,以此阻止游人进入。 这天,秋高气爽,陈毅在随行人员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焦山碑林、郑板桥读书处等景点。看着看着,陈毅突然发觉一个问题:一路上冷冷清清,竟然没有一个游客。游览结束时,他询问陪同的镇江负责同志:“为何不见游人?”对方回答:“焦山修理。”陈毅又追问:“焦山修理,为何不见任何修理的迹象?”镇江的负责同志脸一红,只好如实告知:“为了您的安全,我们才不得已出此下策。” 陈毅听后,十分不悦:“今天我参观焦山,你们就不许老百姓来游览,这不是明显逼着我陈毅脱离群众吗?”他越说越激动,“镇江百姓今天不知实情,明天要是知道因为我游焦山,就不准他们游览,那他们不骂我陈毅才怪呢。” 陈毅扫视大家一眼,“其实除了在场的各位,还有谁知道我来镇江焦山?国民党特务能知道吗?”“你们是好心办坏事,不能采取这种措施,应该改进警卫工作。千万不能切断干群的鱼水之情。” 事后,他决定向公安部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不久,公安部召开警卫会议,规定警卫工作采取内紧外松的原则,警卫对象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以上的领导;中央委员、国务院部长以下,由他们的秘书、随行人员担任警卫任务;首长进出一律不准前呼后拥。陈毅对中央的决定深感满意:“这就好了。”
  • 一口气看完魏元帝曹奂的一生,曹魏末代皇帝,一个彻彻底底的傀儡

    2024-10-31
    图片
    02:29
  • 民国“贿选”总统曹锟能晚节清白,全靠娶了一个女艺人
    2024-10-31
正在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