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培养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托起幸福“夕阳红”

培养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托起幸福“夕阳红”。各级政府要将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培养培训行动,加快推进养老人才队伍建设。

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要从拓宽人才来源渠道、提升人才素质能力、完善保障激励措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制度设计,健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机制,推动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5月15日《法治日报》)

养老服务人才,是指具有一定养老服务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为在居家、社区、机构等不同场景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的专门人员,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中的骨干力量,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和养老服务经营管理人才。

人才是养老事业发展的根本。培养更多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是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必要之举。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97亿,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1.1%。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养老护理需求更趋专业化、个性化,需要多元化、多层次的护理服务。而我国现有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流失率较高等问题,影响了养老护理行业高质量发展,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和有效解决。

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养老服务从业者。去年底,民政部等12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引领和带动整个养老从业人员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突出养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以养老服务技能人才为重点推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进一步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持续增强人才对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培养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托起幸福“夕阳红”。各级政府要将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养老服务、护理人员培养培训行动,加快推进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培养机制,支持和引导普通高校、职业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社会需求增设银发经济相关专业,合理开设养老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老年社会工作等专业,扩大招生规模,鼓励开展养老护理等职业技能等级培训及评价,支持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更多养老技能人才。同时,要完善配套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拓宽从业者的职业发展通道,打好“引、育、评、用、留”组合拳,提升养老服务人才职业尊荣感和社会认同度,让养老服务人才立住脚、安下心、扎下根、行得远。

“夫孝,德之本也。”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政策激励、提升薪资、社会保障、专业培训等多个维度发力,打造出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稳稳托起养老的重大民生事业,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潘铎印)

来源:劳动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