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中交南沙横沥岛尖开发项目工会:“产改”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赵思远 通讯员 陆冲 李斌 王梓丞

在中交城投、二航局、四航局负责实施的中交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岛尖开发项目里,中交横沥总承包部积极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下简称“产改”)举措,着力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随着“产改”举措的不断推进,项目工会在项目党政支持下,从产业工人人文关怀、素质提升、班组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改革,让项目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持续“涌流”。

“产改”打破职场“天花板” 争当工人提质“加油站”

“带电火灾应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并且要对准火源根部喷射。”刚刚进入横沥项目的吴汗正在接受进场安全教育。时值2021年春节复工,那时的吴汗还是一位勤杂工,基地体验馆内的触电体验、台风风感体验、心肺复苏实操、VR实景模拟等等一些列安全体验设备让他眼花缭乱。在VR设备中体验过高空坠落之后,以前在工地现场粗心大意的他“心有余悸”,一丝不苟地记录着讲解员提到的安全知识,也正是此时,他发自内心地把“要我安全”转变成了“我要安全”。

加强安全教育是中交横沥总承包部工会推动“产改”提升工人素质的重要举措。在了解到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里每周还会开展一次“工人夜校”后,吴汗便成为了这里的“常客”。横沥项目的“工人夜校”由项目的技术骨干、岗位能手担任讲师,设计了一系列涵盖安全、质量、素养、工序等核心领域的培训课程,在一些重要施工任务、新型施工工艺应用时,还会邀请专家讲师前来授课,并对后续施工的技术要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和分解,不断提升工人的现场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经过半年学习之后,吴汗快速成长。他感慨道:“夜校就像是我的‘加油站’一样,以前下工后大量的时间都浪费掉了,后来跟着工友一起来听课,讲师们把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讲解得非常清楚,工友们在施工作业也运用到了很多技巧,在夜校里我学到了很多,手艺也越加熟练了。”现在,他已是施工队伍的班组长。

项目部的“工人夜校”建立了科学严谨的考核机制,以培育素质过硬的工人队伍为目标,借助“产改”打破工人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夜校培训后定期对学员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开展了安全知识问答、质量知识竞赛、岗位技能比拼等一系列活动,持续优化培训效果,力求让项目“工人夜校”这个集学习工程理论、交流工作经验、提升操作能力于一身的“加油站”惠及更多一线工人。

探索“双班组长”制 谱写“产改”“协奏曲”

“我爸从工地寄回来一个红本子,上面有他的名字,这里面写的什么啊,快给我念念。”姚虹伊4岁的儿子好奇地问她。家住重庆江北的姚虹伊,是横沥项目部钢筋班组长王涛超的妻子。

王涛超同志在2022年中交广州南沙明珠湾区横沥工程项目经理部劳动竞赛中表现突出,荣获‘技术能手’称号,特此表彰,以资鼓励。”姚虹伊接过红本,骄傲地念起里面的内容。“爸爸在工地上干得不错,还是个班组长,你也要以他为榜样!”

走进横沥项目钢筋绑扎班组,说起刚刚当上班组长不久的王涛超,工友们个个竖大拇指。一次在现场巡视时,王涛超发现班组钢筋绑扎存在水平筋间距长短不一的问题。管廊内钢筋绑扎的水平筋间距是150毫米,但工人们习惯用手比划一下就绑扎,王涛超立即找来工人商量整改。晚饭后,双班组长召集钢筋班开会,王涛超站在班组的角度“解剖麻雀”,重新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让其他工人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站在一旁的老俞明显感觉到“产改”对王涛超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前发现工人做错了,他不是发火,就是处罚,现在却有了‘当家人’的样子。”

王涛超担任派驻班组长后,他和原班组长老俞共同对班组实施管理,同步负责班组具体生产管理、安全管理等具体工作。二人是“双班组长”。

推行“双班组长”后,班组管理由原来松散的约束管理变为项目团队管理+班组自主管理,派驻班组长穿插到班组一线,通过班前喊话、积分制管理、教育培训、有效沟通、考核奖惩、关心关爱等手段,把项目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穿透至班组一线,一线班组长和作业人员在派驻班组长和项目管理团队的引导下,逐步形成与岗位相匹配的素质能力,班组内形成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积极主动的良好氛围。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