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为进一步充实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相关专业国家质控中心制定了急诊医学、脑损伤评价、病理、放射影像、门诊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等6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以下简称“质控指标”)2024年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迅网将其中与医护人员相挂钩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旨在帮助医护人员更简单地了解和执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次医疗质控指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本次发布的医疗质控指标的主要特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填补了脑损伤评价、放射影像和门诊管理3个专业医疗质控指标的空白。另一方面,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充分汲取既往工作经验,修订急诊医学、病理和医院感染管理3个专业的医疗质控指标

医疗质控指标对医护人员有哪些作用?

医疗质控指标对医护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工具,具体包括以下3个作用。

1.提高服务质量

医疗质控指标是衡量医疗服务和质量的客观标准,包括诊断准确性、治疗成功率、感染控制率等。这些指标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明确的、量化的评估体系,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自己在医疗服务中的表现,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提升专业素养

医疗质控指标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医护人员通过关注这些指标,可以更加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和知识水平,从而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

3.加强自我管理

医疗质控指标还可以作为医生考核和绩效管理的依据。通过将医疗质控指标纳入医生考核体系中,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医生的工作表现,激励医生积极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6个专业医疗质控指标包含哪些维度?

脑损伤评价

《脑损伤评价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涉及影像学检查率和评估率、脑损伤相关量表评估率,以及随访、监测率等共10项质控指标(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脑损伤评价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

放射影像

《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涉及图像伪影率、检查报告2小时完成率、报告书写规范率等共7项质控指标(图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放射影像专业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

门诊管理

《门诊管理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涉及电子病历、标准诊断使用率,准时出诊率、停诊率、门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共11项质控指标(图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门诊管理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

急诊医学

《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删除了《急诊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第8项指标,新增了急诊分级分诊执行率、心肺复苏质量监测率等14项质控指标,共计16项(图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急诊医学专业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

病理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将《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中的“病例”“标本”等字眼均改为“报告”,每项指标的说明更加详细,共计13项(图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病理专业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

医院感染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删除了《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15年版)》中的5项质控指标,新增感控专职人员床位比、千日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等4项质控指标,共计12项(图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质控指标(2024年版)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