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青网讯 “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或意见,请提出来,我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新进高层次人才王雷鸣博士面带微笑地说。

5月16日下午,淮南师范学院法学院举办第三期“博士论坛”。法律专业王雷鸣博士以“法律东方主义”与“东方法律主义”—“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法治意象传播分析为题,为法学院全体老师奉献了一场生动而深刻的学术讲座。

王雷鸣博士毫无保留、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他最新的研究项目。在讲解的过程中,时不时有人“切磋”、有人“发问”。

“为了给博士们一个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平台,也为了提升学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我们法学院党政班子就倡导了这么一个做法——博士论坛,也称‘虚体研究中心科研论坛’。”博士论坛的发起人、法学院院长王运红介绍说,“论坛是去年启动的,今天是第三期。”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为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吸引和汇聚法学院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法学院不断健全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引进硬件和软件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法学院队伍当中来。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除享受学校带来的优惠政策外,法学院还新建了两个博士工作室,为高层次人才配备博士工作室,并成立11个虚体研究中心,由他们挂帅,启动老带新机制,拓展科研成果。

“听校友说,淮南师范学院在人才引进方面力度很大。校领导和学院领导诚心邀才,伯乐相马氛围浓厚,加上这边离家近一些,我就从山东过来了”。法学院2024年引进的博士宋鹏举介绍说。

“我是搞产业数字化研究的,就是想找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的科研平台,将自己的一些想法付诸实践。”法学院产业数字化研究中心博士谭富强谈到为什么来法学院时如是说,“正好学院领导承诺这里有这样的平台,我觉得比较对我的专业。现在已经有初步科研成果产出,除我本人在多家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外,我现在还在教我的学生搞科研,成果估计年底能够出来。”

学术氛围强势来袭

博士队伍的壮大,虚体研究中心的成立挂牌,让法学院的学术氛围愈加浓厚,师生的向学之心为之高涨。博士们也乐意无私奉献,用行动推动学术研究,分享成果。

“像王雷鸣博士这样不计报酬,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来准备课件,敞开心扉分享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博士越来越多了。”王运红介绍,“博士论坛,不仅仅有博士参加,也吸引了很多教学科研骨干力量,以及普通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大家碰撞学术思想、交流学科建设及科研经验,起到了很好的连携效应。”

“今天我是第三次参加这样的论坛,每次的讲座,对我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都有启发。论坛是一盏导航灯,指引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社工专业青年教师尹骏怡表示,“下次我还想带着我们班学生来,让他们感受到科研的快乐。”

青年教师自我加压明显

博士们的到来,使一些青年教师有了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及不甘人后的追逐感,认为自己不读个博士是“混”不下去了。

许多青年教师表示,现在明显感觉知识不够用,尤其是大批量博士们的到来,激发了他们见贤思齐的斗志,非常想提升学历层次,想去考博。

据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主动要求外出学习、培训,以胜任岗位需要。

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而聚。近年来,按照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法学院多措并举、多维发力,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积极为新引进博士教师搭建虚体研究中心等科研学术平台,点燃人才“智力引擎”,积极鼓励新入职博士引领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着力提升科研工作成效,目前已促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青年教师的学术自信得到明显提升,学术氛围进一步浓厚。

本网记者 张华,通讯员 侯爱琴 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