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一天,陕西宁陕县的东江口镇,发生了一件不得了的大事。搬运社的村民们在施工时,竟意外发现了四具骸骨。

公安将此定性为埋尸案,却一连八年都未能取得任何进展。直至1984年,中央调查组进驻后,这起悬案背后所隐藏三十余年的真相,才得以公之于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知乎《中原突围中,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政委张成台等八烈士遇害经过》,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被李先念喻为新四军“猛张飞”的张文津》,开封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初心 开封印记】吴祖贻:救亡战线的先锋》),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荒野之中 惊现骸骨

1976年,随着特殊时期的结束,国家各项建设也终于重回正轨。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各地都在加快生产以促成经济回暖,位于陕西省的东江口镇也不例外。当地政府在这里选定了一块空地,计划在此建造一栋新办公楼。接到工程后,搬运社的人们随即便忙了起来。

因为工程量较大,工地的负责人又叫来了附近村落的村民帮忙,大家每日都加班加点的在工地上忙碌着。这天,工人们准备在空地上打地基,一大早就拿着铁锹开挖起来。人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专心致志的工作着,结果地基挖到一半,人群里忽然传出一阵惊慌的叫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快来人啊!这里有人的骨头!”

就在刚才,几名工人在挖掘时,忽然察觉到脚底踩着的泥土有些异常。其他地方的土质都很厚实,唯独这片是松软活泛的。凭借着以往的经验,这几人觉得此处必然埋着什么东西,便决定继续挖下去。事实证明,这土里确实有东西,但谁也没想到埋着的竟会是人的骸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光天化日之下,乡村的荒地里怎么会凭空多出一具白骨?看着阳光下格外惨白的人头骨,工地负责人心里意识到大事不妙,连忙将情况汇报给了东江口镇政府。很快,当地公安也闻讯赶到,将现场封锁起来。

经过进一步的挖掘,警方有了更惊人的发现。这深坑之中埋着的尸骨不止一具,而是四具!饶是经验老到的警察,也从未见过如此恶劣的埋尸案,到底是什么人这般狠毒?为了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警方对附近村落逐户进行了失踪人口排查,但却始终没能取得任何新线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这起案件发生的太蹊跷了,骸骨在荒僻的野外被发现,还是四个人同时遇害。在技术手段有限的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因为缺乏有效线索,警方的破案工作持续无果。他们所能获知的唯一线索,便是尸检时得出的结论——这些骸骨是在三十多年前被埋进去的。

若单从时间上看,这四具骸骨断然不能是凶杀案所致,更谈不上埋尸案。毕竟三十多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战争时期,即使有非自然死亡的人,也不可能会这样被直接丢弃在荒郊野外。那么,这些白骨到底为何会出现在东江口镇呢?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他们命丧于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场景模拟

无人知晓其中的答案,警方亦束手无策,这个案子彻底成了无解的悬案。为了不影响当地百姓的正常生活,警方让村民谢满银将这些白骨集中埋在了白家嘴的坡地上。随着四具白骨重新被掩埋,人们也逐渐淡忘了此事,一直到8年后中央调查组的骤然到访。

1984年,东江口镇的公安忽然接到通知,称中央派遣的专门调查组即将到来。这群人此行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查明那四具无名白骨的真实身份。随着中央介入,八年前的悬案重启调查。这一次,众人终于在重重迷雾之中,揭开了那段隐藏多年的历史真相……

真相揭开 致敬先烈

1946年,抗战胜利的第二个年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又开始蠢蠢欲动。素来视共产党为眼中钉的老蒋,一面不停向我方发出和谈邀约,一面偷偷将国民党军主力集结于大西南。为了粉碎蒋介石的阴谋,毛主席最终接受谈判,并作为代表同国民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然而,短暂的和平过后,蒋介石又开始躁动了。他先是将国民党首府搬回南京,随后又指使山系军阀阎锡山骚扰我军驻地。 本着不扩大事态、避免内战的原则,我军同阎锡山的晋绥军在对峙四个月后签订了《汉口协议》。没成想一个月不到,中原解放区便再度遇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6月,阎锡山公然违背两党协定,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在李先念、王震等党领导人的指挥下,我军一举歼敌六万余人,并顺利跳出了晋绥军的包围圈。随着鄂豫陕解放区的建立,另一边被打得节节败退的阎锡山,也逐渐有些坐不住了。

阎锡山当然不会放弃进攻,但彼时的晋绥军元气大伤,重振旗鼓总归需要点时间。于是他决定效仿蒋介石搞一场“和谈”,派出飞机往我军根据地洋洋洒洒的丢了一堆宣传单。和谈实际上也正是我党本意,如若能借此早日平息战事,至少也不会再牵连到无辜的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8月7日,在中原解放区的安排下,张文津、吴祖贻和毛楚雄三人被选为了我党的谈判代表。一行三人携带着“军调部武汉第九执行小组”的旗帜和文件,从陕南商洛向西安行进,张文津则是这谈判小组中的主要负责人。

张文津是湖北钟祥人,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地主家庭,年少时曾在槽坊当过学徒。在钟祥兰台中学就读期间,张文津和地下党员张华、孙凤洲建立了深厚友谊,从此开始积极投身革命运动。然而1930年武汉暴动的失败,让张文津遭到了通缉,险些让他因此丢了性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文津

逃过一劫后,看清了国民党真面目的张文津,决心投奔到共产党的队伍中。1937年,当抗战的烽火在全国势头正燃之际,张文津抵达延安,并于同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学习一段时间后,张文津被派到鄂中特委领导对日作战,沉重打击了当地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新四军成立后,张文津任鄂豫游击支队第1团团长,随后又先后担任第5师军分区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在憨山寺、新街等地的作战中,他率领的部队总是能给予敌人以猛烈打击。有勇有谋的作战风格,让张文津年纪轻轻便名冠全军,成了新四军赫赫有名的“猛张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祖贻

而谈判小组里的另一人吴祖贻,也是个资历深厚的“老革命”。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他,早在南开中学就读期间便参与了“一二九”运动。1936年日军侵华后,吴祖贻更是带头筹建了“全国学生救国联合会”,可谓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驱人物。

至于最后一人毛楚雄则是毛主席的二弟毛泽覃和夫人周文楠之子。出生在“马日事变”之际,又和母亲在监狱里经历了病痛和酷刑的非人遭遇,让毛楚雄早早立下了投身革命的志向。抗战胜利不久,他便加入了王震的南下支队,成为教导团4连的一名战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楚雄

解放军完成中原突围后,毛楚雄被调至司令部负责电台工作,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不满。渴望为父报仇雪恨的他,一心想要上前线打仗,但每次都会被上级回绝。战场既然去不成,那就尽量在敌后为组织做贡献。于是毛楚雄自告奋勇,跟随张文津和吴祖贻前往西安谈判。

张文津三人最先抵达的是杨泗庙,一个热心的村民主动为他们当向导,带着众人辗转来到了东江口镇。负责驻守这里的是胡宗南部61师181团4连,连长李清润检查完证件后,将他们带到了魁星楼。团长岑运应设宴款待了三人,并承诺次日定会派人护送张文津他们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文津等人并不知道,这场接风宴实质上是岑运应精心布置的“鸿门宴”,为的就是阻止和谈顺利进行。第二天一早,岑运应便原形毕露,派出军队将张文津、吴祖贻和毛楚雄三人关入地牢。这之后,他们对三人进行了各种残酷刑讯,但张文津等人始终没有屈服分毫。

这其实正是胡宗南和蒋介石的阴谋,和谈对他们来讲只是幌子,真正的目的仍在于铲除共产党。因此,作为谈判代表的张文津等人自然成了国民党的“肉中刺”,胡宗南绝不会允许中共党员存在于自己的领地之上。于是他秘密下令,让岑运应伺机将张文津他们“处理干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8月10日夜,李清润将张文津三人带至城隍庙后方活埋,三名烈士自此永远长眠于泥土之中。而我党虽然得知了谈判小组失踪的消息,但由于彼时战事未息,始终没能集中精力去彻查张文津等人的下落。直至38年后,中央才在东江口镇取得了新进展。

惨剧发生时,张文津年仅39岁、吴祖贻32岁、毛楚雄刚满19岁。从亲历者石友成和邓耀发的口供,以及罪犯韩清雅的军事裁决书中,调查组核实了张文津三人被活埋杀害的事实。那几具骸骨正是他们,第四具则是为张文津等人带路的村民。邹寿珊的旁证里,曾这样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8月,东江口镇关卡迎来了三个穿布军装的新四军,其中两个中年人骑着高头战马,步行的年轻人持枪警卫,还有一个青年农民在前面为他们带路。”

至此,发生于东江口镇的悬案真相大白,张文津、吴祖贻和毛楚雄烈士的英雄事迹也终于公之于众。1984年12月,调查组将三人的骸骨取出,重新造墓立碑。战火散去,为了国家和革命奉献生命的三位英雄,至此终于得以在陵园里含笑九泉了……

#文章首发挑战赛#

参考资料

【1】知乎《中原突围中,干部旅旅长张文津、政委张成台等八烈士遇害经过》;
【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被李先念喻为新四军“猛张飞”的张文津》;
【3】开封网《【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追寻初心 开封印记】吴祖贻:救亡战线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