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绝了电瓶车上楼充电和飞线充电,我们居民也终于可以放心了!”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近期清河湾社区开展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中,对高层地下车库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地面停车库无法满足小区居民电瓶车停放和充电需求的长期矛盾,及时、有效地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获得了社区居民们的一致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后

清河湾佳苑一期2013年建成,二期2015年建成,小区建成时间短,物业管理良好,但在最初设计中有些小缺陷,让住在清河湾佳苑的部分居民们大为苦恼。据了解,最初的地下非机动车库坡道设计陡峭又狭窄,特别是中老年推行下坡上坡艰难,手脚都要发抖,下雨天坡面更是湿滑、容易摔伤,也因此,即便地面上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收费标准为1元4小时,而地下车库充电桩为1元8小时,部分居民也不愿意停到地下车库内。“因为坡道的问题,很多人就把电动自行车停在地面上,不仅乱摆放,还有人拉飞线充电,或者带电瓶车上楼充电,很危险,我们都很担心会有安全隐患。好在我们跟居委会反应之后,很快就有了行动。”居民李先生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了解地下车库具体情况和居民诉求后,清河湾居民区党支部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等召开“1+3+X”联席议事会议,并开启了地下车库坡道改造工程。施工期间,物业公司和居民代表每日到现场监督工程质量,询问施工进度。虽然资金有限只改造2个高层地下车库的坡道,但是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局外人”转变为“当家人”,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从只关心“自家事”转变为关心小区“公共事”,聚力破解“车难进库”难题,从根源上消除电瓶车入户、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完工的地下车库坡道方便了居民们停放车辆,居民们感到非常满意,心情也舒畅了。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清河湾“三驾马车”以做实议事平台为重点,做实一中心一理念,聚焦幸福社区建设、运营两篇文章,突出网格、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实现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治融合。通过“三驾马车”议事平台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转化为舒心事、顺心事,将一项项“问题清单”转化为“成绩清单”,以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群众期盼。

资料:融媒体香花桥街道分中心

记者:沈千慧

摄影:沈千慧

编辑:胡小凡、庄诗悦

责任编辑:张强(名优)

终审:张婧(首席)

转载请注明来自“绿色青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