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是李渊的后代!”

“不可能,李渊的后代怎么可能会混成我们这个样子。”

“真的,专家已经鉴定过了,这本族谱记载的全都是真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时间回到几天前,李克明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一些古书,经过辨认,这里有自家的族谱,细看之下发现自己竟然是李渊的后代。

李克明高兴之余,立马去找专家鉴定,鉴定结果很快出来,专家表示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李克明赶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亲戚。

之前,李克明找专家鉴定的时候,专家发现这本族谱对我国古代的研究很有帮助,就经常去李克明的家里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交谈中,考古专家忍不住地感叹:“这如果是属于国家该多好啊,这些书中的历史弥补我国研究的空白,对考古开始大有帮助。”

听了专家的话以后,李克明犹豫不决。那么,李克明该怎么处理族谱呢?此外,他和李渊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李克明是湖南长沙人,他的职业是一名教师,退休后并没有荒废学习,而是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想法,经常学习新事物,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研究历史文化。

李克明在历史研究方面颇有心得,再加上他担任教师的时候,村子里的大部分孩子他都教过,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即使退休了,大家也会叫他李老师。

有一次,李克明跟其他人帮叔叔打扫房间,这个房间看起来没多少东西,但真的打扫起来,还挺费力气的。

李克明收拾一个角落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箱子,箱子上面落满了灰尘,因为还有蛮多东西要收拾,他就把箱子随手放在一边。

过了一会,终于收拾好了,大家坐下来休息聊天的时候,李克明突然瞟到了那个箱子,对这个箱子比较好奇,大家也都不知道里面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明就进屋找到那个箱子,并把它拿到了外面,他发现这个箱子似乎已经很久远了,表面已经被虫蛀了。

李克明以为里面有重要的东西,怕被毁坏,就把它打开了,发现里面只有几本古书,李克明翻开以后,发现字迹已经看不清了,他就去询问叔叔。

李克明的叔叔想了很久也想不起来这是什么,李克明的兴趣上来,他对叔叔说:“这些书我能带走吗?我想研究一下。”

叔叔笑着点点头,说道:“当然可以啦,这个我留着也没啥用,你要是不拿,可能就丢掉了。”

李克明把这本书带回家以后,把上面的灰尘仔细地清理干净,光这一项工程,就花费了他好久的时间,但效果也很显著,终于能看到书名了,这本书是《尖山李氏族谱》。

这大概就是自己家族的来历了,李克明很高兴,他继续研究下去,他了解到,自己竟然是李渊的后代。

因为,这本书里提到他们这一族的始祖是李定昌,出生于明朝洪武三年,因为居住的地方有一座尖山,所以李定昌的族群被称为“尖山李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里面还有一句话“唐高祖皇帝三十二传苗裔也,原籍陇西。”这不就表示,他们是李渊的后代嘛。

李克明从来没想到,现在自己家族里基本上都是普通人,一辈子只求平平安安,但没想到他们有着这么显赫的身世,李克明顿时高兴起来,把这件事告诉了亲戚们。

李克明的叔叔没想到,当初那么不起眼的一本书,竟然记载着这样的历史,但有人明显不信。

李渊是什么人啊?那可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啊!唐朝十分繁荣,无论在哪个方面,唐朝都很强大,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个时期。

唐朝的影响力之大,在当今的世界上都可以排得上名号,更别说出自唐朝的那些诗人了。

作为开国皇帝,李渊的地位更是别人不可比拟的,突然被人告诉说,自己是李渊的后代,亲戚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问李克明说:“你能证明吗?单靠这个可信度不高啊,况且,咱都是普通人,我寻思,李渊的后代应该也很厉害,总不可能混成咱这样吧。”

这个话一出,大家都笑了,李克明回答到:“现在还没有其他的证明方式,我也不确定,但这个消息还是得告诉大家嘛。”

其实李克明的心里真的没底,历史上的这些记载,肯定会多少夸大一些,毕竟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祖先很显赫,相对的,自己的身份就会提高一大截。

其中,还有的历史记载甚至把那些神话传说人物当成自己的祖先,这个显然易见是不可能的。

李克明终于冷静了下来,但他安慰自己,还好,毕竟知道了自己的祖先是李定昌,也算一种收获了。

亲戚们离开以后也没把这个当回事,而李克明则继续研究这本族谱,有了成果以后,李克明研究得更加起劲,有时候连妻子叫他吃饭都没听到。

虽然有人不信,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把这件事说出去炫耀,大家听了都觉得很神奇,都想来李克明家里参观一下这本族谱,一时间,来李克明家里的人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情越传越远,传到了一些考古专家的耳朵里,他们专门来李克明家里参观,他们家里的访客更多了。

李克明退休以后,本来是想过平静的生活的,但现在很显然,他的生活很热闹,但他并没有不满,反而很欢迎,如果考古学家能证明这上面记载的是真的话,他就更高兴了。

所以每次考古学家来的时候,李克明都很开心,就这样,专家终于得出结论。

这本书上记载的都是真的,李克明的祖先李定昌确实跟李渊有着交集,并且这几本书对我国的学术研究很有帮助。

李克明很开心,立刻跟亲戚们说了这件事,大家都平凡了这么久,突然跟李渊扯上关系,感觉还是蛮奇妙的。

随后,李克明竟然把这几本书直接捐给了国家,大家都很诧异,有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

其实,李克明心中也很纠结,自从专家鉴定出这本书是真的以后,他经常受到邀请,请他去参加某些学术机构举办的活动,顺便把那些书带过去,大家一起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开始,李克明确实很开心,但是看着专家们一趟趟往他家里跑,每次都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研究上,他看了也很动容。

李克明也是研究者,他明白那些学者对这本书的看重,只是他只是个人兴趣,能力也没有到达那个地方,可这些学者不同,他们是真真切切地想为我国研究做贡献的。

在一次的交谈中,李克明得知,自己家中这些书记载的内容是任何其他书都没有的,所以,这些书相当于是填补了那些年历史的空白,所以专家才会那么看重。

这些专家每一次到李克明家中,准备研究的时候,都会把手洗干净,任何小心翼翼地翻页,每次走之前都会告诉李克明,让他好好保管这些书。

李克明看得出来,这些专家确实对这本书很重视,饶是这样,他们也从来没有向李克明提过,让他把这些书捐献给国家。

这些专家的诚恳打动了李克明,他想要把这几本书捐给国家,但同时,他也有点不舍。

李克明觉得这本书是自己家族传承的最好见证,而且自己对这方面也很感兴趣,他想自己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明就这样纠结了好久,直到有一天,他们家里来了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学者,他拿出这些书以后,那个学者的视线就完全被书吸引。

然后,那个学者小心翼翼地问李克明,他能不能看一看这个书,李克明连忙答应,只见那个学者先向李克明借了水洗手,擦干后才慢慢翻开书,拿出随身携带的放大镜研究起来。

这一坐就是好久,直到随行的人到学者身边叫他,表示他们该走了,那个学者才如梦初醒,这期间,他甚至都不曾动过位置。

李克明被这位学者震惊了,他把学者送到了门口,然后学者转过头问他:“我以后还能不能再来你们家研究这个书了?”

李克明立刻说:“可以的,您能亲自来我家,是我的荣幸。”

听完后,李克明的回答后,那位学者突然推开了搀扶着自己的人,正当大家诧异的时候,他突然向李克明鞠了一个躬。

李克明吓了一跳,立刻也向学者弯下腰,说着:“您这是干什么,我受不起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学者扶住李克明,对他说:“这本书很有用,填补了我国历史的空白,请你务必要保存好。”

李克明眼眶湿润,郑重地向学者点点头,让他放心。

那天,学者走后,李克明呆呆地站在门口好久,望着学者离去的方向,直到现在,他才意识到,这本书的意义真的很大,他心里暗下决定。

第二天一早,李克明就把家族里有威望的人聚集在一起,开了一个会。

在会上,李克明问道:“不知道大家想如何处理这些族谱。”

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李克明要搞什么名堂,有一个人问道:“为什么突然问这个问题?”

李克明笑笑说:“我觉得这个书总要有个处理办法,大家都是家族的重要人物,理应当一起讨论。”

“你都把我们召集起来了,你先说吧,有什么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明答道:“我的想法是把这些书交给国家。”

有人急了,立刻说道:“这又不是什么文物,只是我们家的族谱,为什么要交给国家。”

李克明不急不缓得列出了几条原因:首先,这本族谱关系重大,对国家历史研究有很大的贡献。

其次,我们并没有好的手段保存这些书,即使我们藏得再好,也会有损坏,这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应该捐献给国家,让他们好好保存。

最后,我们是中国人,一切利益应该以国家为重。

说完这几条后,李克明缓了缓,接着说:“其实我也一直在犹豫,但是这些天来,那些学者在我家对这些书的尊重,我觉得,他们会好好保存这些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明说完以后,大家都很动容,也纷纷出声支持李克明的想法。

后来,李克明由家人陪同把书郑重地交给了国家,为了表扬他的无私奉献,国家还专门给他颁发了一面锦旗,拿着锦旗的李克明心里很骄傲,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李克明之前的学生来看他的时候,听说了这件事以后,都好奇地问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李克明笑道:“既然我做了教师,就要担负起为人师表的责任,在这种事上,更要做出表率,你们是我教出来的学生,以后在这种事上也一定要以国家为重!”同学们都含笑点点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克明又回归了平静的生活,每每想到这件事,都跟做梦一样,但墙上的锦旗提醒着他,这是真是发生过的。

李克明的心里也有着骄傲的感觉,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出身显赫,而是他为国家的考古事业做出了贡献,每次想到自己的选择,他都不后悔,如果再来一万次,他还是选择捐给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明在工作的时候勤勤恳恳,教出了很多国家栋梁,退休以后,又有这样的奇遇,还是选择为国家做奉献,他值得我们敬佩。

同时,我们也要以李克明为榜样,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