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人民网宿州5月17日电(陶伟)“老板,给我拿一袋盐、一瓶醋。”5月14日,临近午时,淮北市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村民老武走进村头的超市,随手买了点油盐酱醋。当他结账时,不需用手机扫付款码,而是扫了一个特殊的二维码。扫完之后,其手机上随即跳出一个小程序,再点一点,小程序上的积分便成了老武购物的“电子现金”。“1个积分就是1元钱。”这次购物,老武花了8个积分。

老武购物的超市是村里开设的一家“乡村振兴”积分超市,超市看似和普通超市没有区别,但它却实打实地成为村里乡村振兴的一个好平台。“自从有了这个超市,村民在移风易俗、环境整治上的积极性可高了。”梧桐村党总支书记助理范建波介绍。而老武使用的积分,正是源自他一家人平时的日积月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集区石台镇南山村积分超市。梅月摄

积分如何来?老武有自己的心得。“只要家门口发现垃圾,我们会立即清理,然后拍照上传到小程序上,评议小组审批之后就能给我们积分。”老武介绍,“我还义务参加村里的治安巡逻,只要巡逻2小时以上,就有5个积分。”

在梧桐村乡村振兴积分超市门口,哪些事项可以获得积分,一张表看得清清楚楚。“按照法治类、德治类,我们将村民在平安创建、遵纪守法、爱国大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村民自治、人居环境、移风易俗、先锋模范等9个方面的优异表现,都给予一定的积分奖励。”范建波介绍,该村结合“最美庭院”示范户评选、生活垃圾分类、“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对村民予以积分奖励,每次奖励50至200积分不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美化家园、维护人居环境的积极性。

据悉,自2018年以来,淮北市杜集区各村依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开设“劳动美”公益超市(后改名为乡村振兴积分超市),将乡村治理中的移风易俗、环境整治、红白事简办、厚葬薄养等8项难点问题量化为积分指标,制定积分兑换实施细则,成立积分评定小组,健全台账登记、积分兑换、张贴公示等制度,建立积分兑换台账,严格积分奖励程序,使“小积分”成为助推乡风文明的“大动力”。

乡村积分成为香饽饽,但支撑其的资金和物资从何来?“积分超市的资金及物资主要由财政补贴、村集体自筹、企业和社会捐赠三部分组成。”梧桐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陈晓光介绍,截至目前,兑换了约4万积分,资金4万余元。

据悉,杜集区鼓励有条件的村利用村部办公用房或村集体闲置用房,专门建设乡村振兴积分超市,达到“八有”标准:有场地、有牌子、有货架、有物品、有制度、有台账、有标价、有人员。

“小积分”激发移风易俗“大力量”。“现在,大家不比谁家‘钱多’,而是比谁家‘积分多’。”一位村民介绍,自从有了乡村振兴积分超市,大家比积分、比贡献的文明美德蔚然成风。“乡村振兴也有抓手,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更容易了。”范建波见证了“小积分”带来的“大改变”。

截至目前,杜集区42个村(涉农社区)全部推广积分兑换制度,发放积分券297208分,兑现积分25809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