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陈维城)5月16日,在“爱卫新征程 健康中国行”主题活动上,全国爱卫办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指出,应急救护工作是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应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组织优势、群众优势,以“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活动为抓手,加强部门联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探索通过信息化、人工智能方式,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护工作成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天兵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在加强应急救护服务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截至目前,中国创伤救治联盟成员单位共计2500余家,完成信息链接单位近2000家。已初步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创伤救治及应急救护服务体系。

活动现场,溧阳大众版特色急救工具——“溧阳救在身边”小程序正式发布。它由紫云智能提供技术支持,拥有自动获取呼救定位、支持音视频多手段一键拨打120、查找AED等功能。真正把急救推向公众,实现“救”在身边。

溧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周永强表示,近年来,溧阳市初步构建起院前急救组织保障体系,以两个市级公立医院院前急救中心和八个基层医院院前医疗急救站点为核心,构建了覆盖全区域的“1+2+8+X”医疗救治体系,实现中心城区12分钟、镇(村)30分钟内可达的“医疗急救圈”。

编辑 丁爽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