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顶端新闻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近小满,望着即将成熟的麦子,突然想起来印象中的奉仙观早集,于是,今天便起了个早。

“碾转碾转,新鲜的纯手工碾转!”天蒙蒙亮,奉仙观早集那段路便沸腾起来。商贾云集,人流熙攘,环卫工刚刚退场,赶集的人就匆匆登场,叫卖声唤醒了城市的凌晨。

与其他集市不同的是,奉仙观早集就那么两个多小时,而且卖的东西比较奇特,除了一般集市上都有的农作物和商品外,还会有许多新元素,诸如许多刚从本地山上挖的、采摘的应季野菜和中草药,孟夏会有山韭菜、藁本、芦笋、竹笋、等野菜,还会有鸡头参、何首乌、淫羊藿、野山药等可以滋补新鲜中草药,还有新鲜的散装牛羊奶、土蜂蜜,现磨的豆浆,油茶。这个时节,碾转自然是是熬少不了的,还有各种早熟的桃子、樱桃和杏子等农产品和水果。这里所卖的东西不但稀奇古怪,而且乡土味道都特别的浓重。

“早来一口鲜”当是奉仙观早集的一大特点。本地自家菜地露天的新蒜、莴笋、黑白菜、嫩南瓜、扁豆夹、青碗豆,黄瓜、西红柿、四季豆和长豆夹,纯手工的油皮、豆腐、自然风干的山楂干等天然食材经过坊间传统加工后保留的原始的乡土气息。好多东西虽然在市场上买卖,但似乎并没有被商品化,依旧保持着物产的原味。

就拿碾转来说吧,它就是饱满的青麦粒子,在滚烫的清水里焖一会儿去了糠皮,然后经过石磨磨一下搓成了圆圆短短的饸烙面条。卖碾转的也卖熟麦籽,原味的,现场抓一把即可品尝。

这里的早集似乎秉承了道观的清风,虽然不敢断言全部都没有造假的浑浊,但至少还保持着许多原始的元素和品质。通过看、尝和交流可以初步确定果、菜、草药以及一些粗加工后的农产品和商品的来源与品质。野生的菜和中草药都是带着山上泥土的毛坯,没有整理淘洗和择,牛羊奶也是散装无添加的,乡下人应季的菜和水果没有经过商品化处理,就是盛装在简易的筐子、篮子里。我无从通过什么技术手段去探寻这些东西的来源,只能从眼和感觉去猜测它是土生土长的、纯手工的,因为通过品尝会发现它的味道和童年的记忆是一样的,这就是最好的鉴证。还让我相信的是乡亲的淳朴,仔细看露天的自家种的菜会说话,会表白。

芦花鸡、本地散养的土鸡、会打鸣的公鸡,活蹦乱跳的黄河鱼虾,总感觉像个农贸市场,但或许是受众对象和经营时限的缘故,上市的东西都不太多,远不如南街和其它农贸市场,都是零卖,或许都是自家菜地或小果园每日产的一丁点,达不到批发或大量出货的量,但着实很新鲜。

喝一口豆浆,满口的豆香温馨暖胃。脆生生的露天黄瓜,酸甜面沙的西红柿,黄澄澄的杏子酸甜软糯,原味十足的各种桃子更让人心醉,油皮是土法做豆腐从大锅里的豆浆上面挑出的豆腐皮,撕一片无需调料原味的就很好吃。这里原味的每一份食材都堪称精品,始终保持着我们童年最初的感觉,它会重新唤醒我们的味蕾。

七点左右,摊主们会自觉收摊,熙熙攘攘买卖的人流会转变成车流,喧闹的市井小道瞬间转场,又恢复到了城市的喧嚣。

作者简介

李牛群,豫光金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冶炼一厂职工,在厂报多次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