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丨伊伊 编辑丨杜海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本文约为1300字)

媒体报道显示,五一假期后,理想汽车内部正在进行全面人员优化,整体比例超过18%

其实早在今年4月,理想汽车内部就传出过裁员和调整的声音。

按当时的说法,理想汽车是基于2024年销售80万辆车进行的规划,但在销量不达预期后,计划将全部预算缩减30%以上;此外,理想汽车内部暂停了全部新offer的审批,17岗以上有少量股票的也与绩效挂钩,绩效不佳的将无法套现。

后来,理想汽车快速进行回应称:这些传言均不实,公司运营状态稳定

躲过了初一,没有躲过十五。随着市场声音进一步释放,理想汽车的部分员工仍会出走,调整优化和离职潮正在“靴子落地”。

这次的18%版本是个什么概念?从理想汽车2023年报来看,到2023年末共有31591名员工,裁员18%大概是568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有消息称,这次人力资源部门将从200多人缩减至40-50人,销售服务运营部门、智驾团队等都将有较大幅度变化。

尽管理想汽车至今还没有正面回应此事,但从近期表现和长远发展来看,我们已然对事件准确性和合理性有了基本判断。

首先,销售数据不乐观,成本要压缩。

如之前所说,理想在2024年销售目标本来是80万辆,但在一季度仅交付了80400辆,远低于10万辆的目标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奈之下,理想下调了全年交付目标,取了个56万辆-64万辆的范围,比之前下降了20%-30%。这样一来,原本按80万辆配套的人力和资源自然也就有些浪费了。

另外,从理想汽车财报来看,2023年内大部分成本数据都在“失速”上涨,比如销售成本同比增加了164%,研发费用增长了56.1%,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上涨了72.4%。即便是由于业务规模激增带来的正常需求,但现在不管控住成本,以后只会更加艰难。

其次,旗舰没打响,不敢再激进。

在2023年伴随特斯拉比亚迪成为第三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后,风头正盛的理想汽车也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了高端市场上,并在3月1日正式推出号称“家庭科技旗舰MPV”的理想MEG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上市后,MEGA的风评遭遇严重两极分化,甚至有人给其造型打上了“灵车”的标签。这给MEGA的销量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详见正经社发布的《李想赶考,纯电MEGA咋解尴尬?》),上市72小时大定3218辆,而退订却高达10297辆。

随后,创始人李想发布了内部信进行反思,其中提到了“过分关注销量和竞争”“节奏问题”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现阶段裁员调整更像是行稳的延续,一向激进的理想汽车目前主打“沉稳求生”。

最后,调整需要契机,理想拖不得。

港股、美股双重上市公司,造车新势力,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等等,理想汽车身上标签很多。但是,最核心的还是一个,它是一家汽车制造商,推出的产品要向市场交待。

实际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回避市场的质疑。从目前来看,理想汽车的处境还并不算太差,本身有达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品牌迭代升级也足够快。

但是,在低迷的销量之下,未来的理想汽车不可避免地面临毛利率下滑的风险,如何止住颓势,其首先想到的是对自己开刀,以削减冗余成本的方式进行短暂避险。从这点来说,应该为李想的果断鼓掌。

不过,“壮士断腕”是为求生,压缩掉的成本一定要通过效率来弥补上,提高产品力才能真正重塑品牌形象。理想汽车的未来,还有待慢慢观察。

对理想汽车的未来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正经社》出品】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须获得授权并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申请转载、对稿件有异议或投诉,欢迎联系微信号fxyay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