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6日,9岁女孩坠落在三层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5月6日,9岁女孩坠落在三层平台

2020年5月6日下午6时许,西安市建东街东段上一小区内,一名9岁的女孩从15楼一跃坠落在三层平台上,当场死亡。事发前,女孩正在写一篇作文。她给妈妈发语音说老师布置的作文,要求5点交,还剩25分钟时、她才写了一页零一行,老师要求写一页半,她感觉自己完不成。

当时家里只有爷爷和三个小孩。到了下午六点时,小女孩独自将自己反锁在卧室,爷爷觉得异常将门撞开时,发现小女孩不在了,留下的、只有两封遗书和开着的窗户。

在一张撕下来的纸上,她写着: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在另一张紫色手工纸上,她写着:妈妈,对不起,这是我的决定。

无独有偶,一年前的媒体也曾报道过一个9岁男孩的遗书:2019年的3月12日,江苏省华阳实验小学的9岁男孩,“撞坏”了学校的玻璃,怕受惩罚不敢告诉奶奶,但又没法赔偿。经过三天煎熬,选择了在上学前从17楼跳下。

9岁女孩的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岁女孩的遗书
9岁男孩的遗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岁男孩的遗书

这样的事情近年来屡见媒体,年父每看到一次,心里就如同装进去一个铅块。尤其是看到有媒体还引用2008年10月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里的说法(证实为谣言),称“中国儿童自杀率全球排第一”时,心情便愈加沉重。

尽管后来看到有文章,以充分的证据证明“中国儿童自杀率全球排第一”的说法并不靠谱,但是少儿自杀事件的频发、仍然没有从年父心底减轻丝毫的沉重。

现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都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便没有选择地背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大到让孩子的世界里只能看到压力、看不到爱,大到让孩子们面对压力、找不到缓释的避风港湾。

年父认为,这是一个来自于家庭、和校园暴力同样严重的问题;很多家长给孩子设立的起跑线,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更不是人生中的唯一。人生中最重要的起跑线,是“爱”,是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来自家庭、来自学校、来自这个世界的爱;只有这样,他才能慢慢学会爱自己、爱自己身边的人,以及所有认识或不认识的人。

“爱可以战胜一切”。在爱的面前,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连“爱”都没有、其他的一切又能有什么意义?年父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不是从心底爱自己的孩子;可是,当你每每逼着孩子做TA不喜欢做的事情时,甚至孩子被逼之下选择了自杀,TA又怎么可能感受到来自于你的爱意?!

如果不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爱,那就是父母的失败。所以,年父请求各位家长,从现在开始、来反思这个问题:你给予孩子的爱,孩子都收到了吗?

如果,您对这个问题没有把握,那就请设身处境于孩童时期,想想自己小时候、父母的那些做法让自己不能接受,然后,再想想看自己应该怎么改善、才能让孩子相信你对他的爱真实不虚。

鲁迅《风筝》插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迅《风筝》插图

鲁迅先生的《风筝》一文里,有这样一段:

  •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
    此事过去了多年之后,鲁迅猛然醒悟了、开始对自己曾经亲手毁掉“多病,瘦得不堪”的小弟弟做的风筝而追悔莫及,他说: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正值儿童节前夕,年父想对各位家长说一句:作为父母,我们必须要让孩子确信无疑的一件事,是无论发生了什么、我们对他的爱都不会变;因此,我们千万不可因为所谓的“起跑线”,让孩子在“爱”的面前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