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一则关于成都一家中医医院的内幕爆料,再次将医患关系置于风口浪尖。

主任语出惊人

自称在康复科工作的魏大夫爆料,他因坚守医德,拒绝科室主任石某峰的违规操作安排后,被调岗并最终被迫离职。针对此事,成都新都区卫健局已表示将介入调查。

魏大夫介绍,其专业是西医 “康复治疗学”,今年3月加入该医院康复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赖。然而,工作成绩突出的他,科主任石某峰对其的反应却是频繁的训斥,理由是“你三五天搞好了,病人住院费用搞不起来”“现在是团队合作呀,你一个人把病人治好了,所有的功劳都归在你一个人身上,别人接受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过分的是,石某峰不顾魏大夫的专业背景,强行安排他转岗至眼科,从事“中医+近视眼治疗和防控”工作。魏大夫坚决反对,表示自己并非眼科专业,也非中医专业,无法胜任。石某峰以开除相威胁,经过据理力争和维权,魏大夫在4月初与医院签订了离职协议。

魏大夫还质疑石某峰的资质,指出他仅具备某职业技术学院大专学历和初级康复治疗师证书(非医师),却在医院担任科主任。对此,涉事医院证实石某峰确为康复科主任,但并非医生,医院所有医生均具备行医资格。

魏大夫表示,他选择曝光此事是为了维护患者利益。此前已向当地12345热线反映情况。

5月16日,成都新都区卫健局表示将对此事进行核查,如查实将依法处理。

航向始终不能偏离

科室主任的一句——“你三五天搞好了,病人住院费用搞不起来”,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抱怨,更是对当前医疗体系中医院生存危机与救死扶伤神圣职责冲突的深刻揭露。

医院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然而,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医院的生存问题也日益凸显。

自新冠疫情爆发后,民营医院仿佛遭遇了“寒冬”,纷纷陷入倒闭的漩涡。粗略统计之下,短短三年间,竟有2000余家民营医院黯然离场,宣告破产。而在2023年12月的京东拍卖网上,多家民营医院的拍卖信息更是令人唏嘘。公立医院的日子同样不好过,超过四成的公立医院正陷入亏损的泥潭,前景堪忧。

如何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该主任的行为无疑违背了医德医风的基本要求。他或许出于医院经济利益的考虑,而忽视了病患的实际需求和健康权益。这种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医疗行为,不仅损害了医院的声誉,更让病患和家属寒心。

但是,医院的生存危机与救死扶伤的冲突并非不可调和。医院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等多种途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而医疗工作者更应该坚守职业道德,以病患的健康和利益为首要考虑,而非被经济利益所左右。

医院就像一艘航船,救死扶伤则是它的航向。在风浪中,航船需要不断调整航向,以应对各种挑战。但无论如何调整,航向都不能偏离救死扶伤的初衷。否则,航船就会迷失方向,甚至翻船沉没。

成都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医院的生存危机与救死扶伤的冲突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期待每一位医疗工作者都能够坚守职业道德,以病患的健康和利益为首要考虑,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

来源: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