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工智能、芯片等行业

欢迎各位客官关注、转发

前言

自 2010年富士康进驻河南以来,该企业在河南出口额中的占比一度高达六成以上,然而,这一比例现已迅速缩减至不足四成。

由此可见,河南乃至众多与富士康紧密相连的中国城市,似乎都迎来了与 [富士康依赖症]告别的时刻。

作者| 方文三

图片来源 |网 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士康转移产能河南承压

随着全球制造业布局的深刻变革,富士康等企业正积极调整产能配置,将部分生产线逐步转移至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

以富士康为例,该公司计划显著提升位于印度金奈工厂的产能规模,预计今年将实现年产约2000万部iPhone的目标。

摩根大通分析指出,预计到明年,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将占据全球总产能的25%,凸显出富士康坚定地将印度打造为第二个重要的苹果制造基地的决心。

自2010年富士康进驻以来,该企业一度占据郑州出口额超过80%的显著份额,使得郑州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最大苹果手机生产基地]。

这一地位不仅推动了河南外贸的快速增长,还助力河南连续10余年稳居中部地区外贸首位。

然而,随着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及产业转移趋势的加剧,河南外贸出口面临严峻挑战。

尤其是第一季度,作为外贸实力强劲的省份之一,河南进出口额出现大幅下跌,降幅达23.4%,进出口额净减少486.8亿元。

这一现象的背后,主要是河南外贸出口高度依赖富士康,而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富士康出口金额大幅下降58%。

目前,中国手机产能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已从高峰期的70-80%下降至约60%。

从具体手机数量来看,2023年河南省出口手机数量较2022年减少14.5%。

而根据郑州海关数据,2024年一季度河南省手机出口数量同比更是大幅下降60.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成最近的替代者

作为国内代工业界的后起之秀,比亚迪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与成本控制能力,成功赢得了华为手机的代工业务。

此外,比亚迪还通过收购捷普集团的代工业务,实现了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拓展。

与此同时,立讯和和硕等厂商亦在积极抢占富士康的订单,从而导致富士康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富士康所释放出的产能,将不可避免地由其他代工厂商填补,其中比亚迪便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今年,苹果公司CEO库克访华期间,曾访问了多家中国本土企业,包括比亚迪、长盈精密以及蓝思科技等多家苹果供应商。

鉴于比亚迪的手机代工业务已占据集团收入的20%,富士康的部分市场份额或已转移至比亚迪。

目前,比亚迪正为iPhone、iPad、Apple Watch等多条产品线提供玻璃、结构件及组装服务。

随着比亚迪代工业务的持续发展,其对立讯精密以及富士康空出产能的替代效应已然显现。

从郑州比亚迪的出口规模及增速来看,比亚迪正在逐步崭露头角,成为代工行业的重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士康寄望于印度远比预期要复杂

富士康公司计划显著提升其位于印度金奈的现有工厂产能,旨在实现到2024年年度产量达到约2000万部iPhone的目标,同时员工数量也将扩大至两倍,预计将达到10万人规模。

此举充分显示出富士康决心将印度打造成为苹果产品生产的又一核心基地,并为此调配了大量中国资深工程师进行技术指导和支持。

富士康与苹果之间的合作关系向来紧密,然而,随着苹果逐步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地区,富士康亦需紧随其后以适应这一变化。

然而,这场看似进展顺利的产能转移实则暗藏风险。

据相关报道披露,富士康印度工厂所生产的iPhone外壳良品率仅为50%,高成本问题亦给富士康带来沉重压力。

尽管印度政府为吸引投资已降低关税,但此举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富士康所面临的生产难题。

与此同时,印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其他代工厂商如立讯和和硕等亦在积极争夺市场份额。

尽管如此,富士康仍坚持向外拓展,将印度市场视为重要布局。

然而,印度市场的规模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大幅增长。

当前,苹果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大幅下滑,降幅达到10%。

面对这一危机,苹果已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并加强了中国大陆供应链的投入。

富士康不断向外撤离的负面影响之一在于,从中印两国当前的代工与制造业格局来看,其在印度的投入产出比相对较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汽车产业缓解郑州[富士康依赖症]

目前,郑州市已汇聚了宇通客车、东风日产郑州工厂、郑州日产、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海马汽车、少林客车、比亚迪等七家知名整车企业,并设定了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突破百万辆的宏伟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比亚迪在郑州航空港区的整车生产基地正式投产,成为其产能最大、用工需求最多的重要制造基地。

该基地当年便实现了334.7亿元的产值,整车生产量超过20万辆,动力电池及储能产品产量达到7GWh,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引领下,郑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1.6万辆,同比增长高达3.5倍,增速惊人。

此外,比亚迪与富士康在产业影响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他们的入驻不仅意味着一家大型企业的落地生根,更意味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的开启。

目前,郑州比亚迪已建立起包含整车园区、汽车零部件园区、动力电池园区以及新材料园区在内的四个产业园区,并在南阳等地进行投资布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可以说,比亚迪的入驻为郑州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动郑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而郑州市航空港区新能源汽车板块的快速发展,也为郑州市整体经济的强劲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下降后如何破局

①本土企业培育:根据中的信息,郑州市在招商引资时不应过度依赖跨国巨头,而应将本土巨头的培育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扶持当地本土企业,发展产业链中小企业,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

②多元化产业布局:郑州市可以考虑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力,如中提到的,郑州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比亚迪等企业在郑州的生产基地投产,有望达到百万量级产能。

③产业链整体强化:即使富士康撤出,只要产业链整体还在,就能吸引其他大企业入驻,补上产能空缺。

中国市场作为苹果的主战场不会改变,撤出的产能与订单将被其他厂商分流,如中所述,华为、比亚迪等企业的发力将强化中国手机供应链。

④劳动力再培训与安置:对于因富士康产能转移而失业的工人,政府和企业应提供再培训和就业安置服务,帮助他们转型到新的工作岗位。

⑤市场多元化: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外多个市场,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⑥技术创新与升级: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对低附加值代工的依赖。

结尾:

一个地区的长远发展,其核心在于积极扶持本土企业,特别是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

通过培育本地的龙头企业,能够有效拉动整个供应链生态的发展,进而提升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最终形成具备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链。

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减少外部因素带来的冲击,还能确保地区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增长。

部分资料参考:智能新连接:《富士康大撤退,出口数据大跌,波及打工人,影响多大?》,瓦肯财经:《富士康撤退,河南如何应对?》,俗雅的风:《富士康转移印度,谁能接棒,又有谁能安置那么多劳动力》

本公众号所刊发稿件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用于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回复,我们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请务必注明:

「姓名 + 公司 + 合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