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左起:李讷、王光美、李敏

晚年的王光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自己她当时的生活状况:

“平时看看报纸,参加政协会议。我今年八十多了,是全国政协常委,这么大年龄了,还占着位置,提了几次,中央不让退呀。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身体还挺好。每天半小时散步,一周两次游泳,从不间断。我这年龄在水里游半小时不上岸,不靠边,贵在坚持啊。”

多年以后,王光美的黑发中也依稀出现了缕缕白丝,可她的脸上总洋溢着优雅的微笑。

王光美一家住在北京一所公寓内,居室面积不大,房间的陈设也很简朴,客厅里摆放着几张藤椅和沙发,除了这些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墙上挂着的那幅刘少奇的照片。

寂静的深夜里,已生出几许白发的刘少奇,正在台灯下全神贯注地批阅着文件,在旁边的雕花玻璃瓶里,迎春和海棠竞相盛开。王光美非常珍惜这张照片,作为这幅作品的拍摄者,每每看着总能回想起过去的生活点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在出席中共中央负责人会议的休会期间,和王光美举行了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从那之后,王光美与刘少奇共同生活了20年,其中有19年时间担任刘少奇的秘书。

新房就设在两间土墙瓦顶房里,这是刘少奇在西柏坡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卧室里除了一张大木床和两把木椅子,只有一个写着“奇字第3号”的小书箱,这是刘少奇从延安转战出来时就使用着的。

虽然房间里的设施看起来有些简陋,但王光美却把它布置得十分干净,整洁。那天,毛主席、周恩来吃过晚饭后,他们高兴地来到了刘少奇的住处,向这两位新人表示祝贺。

毛主席看了看屋里的摆设,十分风趣地对他们说:“我5月就到了西柏坡,不知道来这间房里多少次,今天看见的是最有新意的一次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1962年,毛主席看望刘少奇一家

谈笑间,又有一些同志过来了,他们带来了各自的贺礼,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其中有一个大蛋糕。大家簇拥在一起,请新娘切蛋糕,王光美大大方方地把切好的蛋糕,送给毛主席、周恩来和在场的同志们吃。

王光美和刘少奇结婚后不久,就从中央军委外事组调到了中央办公厅,担任刘少奇的秘书。从那之后,两个人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彼此之间更加了解,感情也愈加深厚起来。

一天晚饭后,刘少奇和王光美在村外的小路上散步。闲谈中,王光美向丈夫询问了一些过去的情况。刘少奇没有马上回答,只是凝望着路边的河水,习惯地吸了几口烟,然后才慢慢地说道:“你要从我的今后了解我,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

听着这不能再简单的回答,王光美对眼前这位为革命事业贡献了一切的领导人,由衷的敬佩。最令王光美感到触动的是,刘少奇居然把自己的过去看得如此平淡,以及他谦逊自律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光美是“大家闺秀”出身,此刻的她陪着丈夫漫步在河畔,想到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能在这样一个人的身边生活,时刻向他学习,王光美感到无比的幸福!

在后来的日子里,作为妻子,王光美不仅不过问他过去的个人生活,而且对刘少奇的生活照顾得体贴入微,不管在多么艰苦的环境下,都尽心尽力地为他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王光美是位通情达理的知识女性,对于刘少奇前妻的5个子女,她总是关怀备至。王光美时时告诫自己,对于这些孩子一定要尽到做母亲的职责,尽全力去关心、照顾和教育他们。

事实上,王光美是这样想的,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做的,孩子们都很喜欢王光美。刘少奇回到家后,看着孩子们围着妻子追逐嬉闹的情景,心底里总是感觉无限的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和毛主席一家也有来往,尤其对毛主席家里的几个孩子,作为长辈的王光美只有有空,都会慈爱地关心和照顾他们。

在王光美的家里,还挂着一幅毛主席和王光美及孩子们亲切谈话的巨幅照片。

后来,王光美得知李讷生活艰难的处境后,马上就带着家里的赵姥姥去她家里,还亲自购买了许多厨房用具,悉心地帮李讷安家、料理家务和打扫卫生。

在毛主席去世以后,李讷的身体和精神都不是很好,经常住在医院,也不能上班。那段时间她一个人带着儿子,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为了排解李讷的愁苦,王光美拉着李讷的手,陪她聊天谈心,李讷从王光美那里感到了久违的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在李银桥的牵线搭桥下认识了王景清,说起来,王景清与刘少奇一家也有关系。早在1948年,毛主席与刘少奇率中共中央在驻西柏坡期间,王景清就担任过他们的警卫,为两位中央领导站过岗。

因为这层原因,王景清与刘少奇一家人可以说是有老交情了。而王光美也是在西柏坡与刘少奇成为一家人的,后来还跟随中共五大书记一起,共同走上了“进京赶考”的道路。

得知李讷和王景清结婚的消息后,王光美内心十分喜悦,并在他们结婚的时候高兴地带着孩子去参加,为这对新人送上了真心的祝福。

从那之后,李讷和王光美两家人的来往变得更加密切了。后来,李讷儿子王效芝结婚的时候,正是王光美儿子刘源做的媒,刘源在王效芝的新婚典礼上讲了一番话,感动了现场的所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4年初夏,由王光美亲自召集,刘源亲自联络的一次很有意义的聚会开始酝酿。

6月的一天,毛主席和刘少奇两家的后人齐聚一堂,大家坐在一起共话友情,这种场面使得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感到格外的惊喜和感动。

晚年的王光美很少出来应酬,更别说到饭店来请人家吃饭了,可这次她却破了这个例,突然就想要请毛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两家一起来吃个饭。

王光美年纪大了,不方便亲自出面,便对儿子刘源说:“前些日子,她们姐妹俩(李敏、李讷)都来看过我。我现在岁数大了,跑不动了,可我心里总惦记着她们和孩子们,我看就聚会一次吧。”

说完,王光美又特别嘱咐道:“源儿,这件事你早点准备啊!这是两家的聚会,不要麻烦秘书和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照母亲的嘱咐,聚会定在下午七点,刘源是这场聚会的联络人。他很早便等候在北京京都信苑大厦26层的大厅里。见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外孙女孔冬梅来了,连忙迎了上去,亲切地称呼李敏为“姐姐”,并请她落座休息。

1963年,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搬出了中南海,和刘少奇一家人的接触便少了。那时李讷仍旧留在毛主席身边,和刘少奇两家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邻居的关系。

又过了一会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也来了,刘源见了又忙着上前招呼起来。再次见面,尽管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可往事种种恍如昨日,李讷仍旧像过去那样,十分高兴地摸着刘源的脑袋,一个劲儿地叫着“小源源!小源源!”

这样的情景使刘源不自觉产生了一种错觉,他觉得此刻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个人,仍旧是过去那个朴实寡言、学识渊博的大姐,紧接着,小时候那个亲密的称呼便跟着脱口而出:“李讷姐姐!”

经历过大风大浪之后,人生百味齐涌上心头,李讷和刘源的眼圈都不禁红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刘源在河南任职期间,就曾多次去看望了李讷,每次都会给她带一些当地的土特产和工艺品过去,作为回赠,李讷拿出了父亲送给自己的一件精美的玉莲蓬,刘源十分宝贝这份礼物,始终将它当作是最珍贵的纪念来收藏。

而李讷过去在三峡参观时,在听说转到军队工作的刘源正带领武警水电部队在工地上的消息后,便连忙托人给刘源带了口信。刘源得知后,在第二天就匆匆赶到通车不久的西陵长江大桥边,在那里早早地迎候李讷。

李讷到了,姐弟俩高兴地握手、相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李讷长刘源好几岁,回想起过去在一起的时光,李讷说:“我以前最喜欢小源源了,长得可好看、可好玩儿了,我们小源源现在都是将军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讷的话刚说完,两个人就不约而同地笑出了声,刘源看了看四周,对李讷说:“等将来我们建成世界第一的大坝,就把毛伯伯的两句诗词写在上面: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

李讷微笑着看着刘源,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静静地眺望着大坝,似乎是在憧憬着未来那壮观的景象。

不多久,李讷儿子王效芝也来了,他的脚步声显得有些匆忙,嘴里说着:“车太堵了,该打,该打!”王效芝是刘源的后辈,刘源在后辈面前向来是比较轻松、随便的,对于找不见大家人影这件事,他半开玩笑地嗔怪起来。

突然,刘源转头又对孔冬梅的妈妈李敏说:“冬梅不信我参加过您的婚礼!大姐您还记得吗?那个时候我们还表演了节目呢。”

“那照片上怎么看不到你呢?”不等李敏说话,孔冬梅便接上了话头,仿佛一定要争个输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看着两个孩子颇有一副一争高下的架势,笑着回想起了过去的那段日子:“那个时候,他还没有我屁股高呢,就是跟大家一块儿排队照相,也照不见他的影儿呀!”

说完,在场的人都笑了起来。

李敏和丈夫孔令华是在1959年结的婚,他们的婚礼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举行。那天,毛主席特意为自己的女儿、女婿摆了三桌酒席,这对一向主张节俭的他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由此也可看出他对女儿、女婿的爱护和满意。

李敏结婚的时候,毛主席还请来宾们看了电影《宝莲灯》。在李敏的印象中,电影是在中南海西楼放映厅看的,她那天还正好遇到了就住在附近的刘少奇一家。

婚后不久,李敏在中南海春藕斋的舞会上,当她陪父亲休息的时候,再一次见到了刘少奇和王光美夫妇,毛主席高兴地向他们介绍了自己新婚的女儿。

李敏记得,那个时候,王光美还专门在自己身边坐了下来,拉着她的手聊了许多。那天,王光美问了李敏许多情况,比如说她多大岁数了,在哪里学习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左起:王效芝、王景清、李讷、王光美、李敏、赵姥姥、刘亭、孔冬梅、刘源

在众人的寒暄、问候、回忆以及满堂的笑声中,王光美在女儿刘亭的搀扶下也来了。李敏和李讷两姐妹见了赶紧起身迎了上去,她们一人一边,紧紧握住了王光美的两只手。

和王光美一起来的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是刘家的老保姆“赵姥姥”,刘家人对赵姥姥一向十分尊敬。两家人到齐之后,大家坐在一起互相问候,嘘寒问暖,情谊深长。

就这样,两个特殊的家庭聚在了一起,开始了一次难得的聚会。

毛主席和刘少奇都出生在湖南,他们相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22年,从那之后开始了亲密的合作,他们一起走过最凶险的路程,一起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席间,两家人频频向王光美举杯,祝她老人家健康长寿,同时也向在场的另一位老人赵姥姥敬酒致谢。王光美是在场年纪较大的长辈,李敏和李讷多次关切地询问她的生活。

王光美看着她们,微笑着说:“不要只顾着问我,你们两个身子都弱,年龄也不小了,但比我还是年轻的多啦,所以更要多注意才是。”说完,王光美举起桌上的酒杯,先是对李敏、李讷姐妹说:“你们多保重!”说完又转向一旁的孔冬梅和王效芝,对两个后辈说:“祝孩子们有出息!”

讨论仍在继续,刘源站起身,将王效芝拉到了王光美的身边,笑着说:“您看,他是不是越长大,越像毛伯伯那张戴八角帽的照片?”王效芝听了这话连连撤身摆手,说自己不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源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汇聚在王效芝身上,仿佛都在跟记忆中毛主席的形象做着比较,李讷看着席间的众人,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欣慰。

席间,刘源和王效芝叔侄两个坐在一起,一杯接一杯地互敬着对方,谈论着他们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这场三代人的欢宴,整整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录像机记录下了这充满欢声笑语的一幕幕场景。

聚会中,王光美眼中流露出慈爱的笑意,深情地嘱咐道:“孩子们,以后不管到了什么时候,你们都要世代友好啊!”在王光美的倡导和带领下,孩子们拂去历史的尘埃,两家的情谊长久地延续着,这既是对两位老人在天之灵的告慰,也是给人民和历史的一个交代和示范。

而这,也正是王光美博大胸怀和无疆大爱的体现。

王光美的儿女们都亲昵地尊称她为“老太太”,尽管王光美仍然不服老,但看到儿孙绕膝的场面,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感慨:“怎么能不老呢,我现在已经是四世同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光美后来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局长的职务,她离休后,仍担任着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即使到了晚年,王光美在各种会议上的坦诚发言和敏锐的思想,仍然常常令人惊叹不已。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光美每天都要出席很多活动,要为纪念册、电视剧等做“顾问”,尽可能地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余热”。而在闲暇时间,王光美也会像一个普通的北京主妇一样,为一家人准备饭菜。

谈起自己的生活状况时,王光美总是笑意盈盈:“少奇历来教导我们要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你看,我们与一般居民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嘛。”

晚年的王光美生活得很平和,很从容,就像她过去说的那样:“死去的人已没有悲欢离合之感,活着的人要活得更有意义,对自己、对死者、对我们的党和人民负责,继承和完成我们亲人的遗志,化悲痛为力量,为人民献出我们自己。”

2006年10月13日,王光美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而今,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正如王光美奶奶所期盼的那样,山河无恙,这离不开无数革命先烈的付出,作为后辈的我们应当永远铭记,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