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并不是所有的有功之将,在1955年都获得了军衔。就比如没有在军中任职的周总理与邓政委,在1955年与元帅军衔失之交臂。还有投入外交事业,或者加入祖国的建设大军,故此与军衔擦肩而过的将领。

虽然,在1955年周总理与邓政委错失元帅军衔,但他们在政工领域取得成就是非常大的。周总理是我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还是新中国的大管家,都是核心领导班子的重要成员。邓政委是第二大领导班子的核心人物,还主持过军委日常工作,成为三军最高统帅,提出改革开放,是80年代我国的重要领导者。

看样子,错失元帅军衔的周总理与邓政委,在后来的政工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那么,作为错失大将军衔的邓子恢,谭震林,张鼎丞,李先念,滕代远等五位开国功臣,后来谁的任职最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子恢是福建龙岩人,张鼎丞是福建永定人,谭震林是湖南攸县城人,他们三人都是革命战争史上,优秀的政工干部,同时还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要知道,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闽西革命根据地,鼎盛时期,根据地的人口接近百万,而来自该根据地的红军将士,也是革命战争史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武装力量。

据统计,在艰苦的长征途中,大约2万6千多名闽西子弟兵踏上长征之路。著名的绝命后卫师,就是由闽西红军组建而成的。湘江一战,闽西红军与数十倍之敌展开血战,绝大部分将士血染湘江,壮烈牺牲,而最终到达陕北的闽西红军大约2千余人。

那也就是说:有2万多闽西儿女在长征途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可见,闽西红军在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的革命精神将永载史册。而作为闽西三杰的邓子恢,张鼎丞与谭震林,在革命战争史上,同样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闽西三杰投入新四军的建设。邓子恢任新四军政治部副主任。由张鼎丞与谭震林领导的闽西红军,在抗战初期被改编成第二支队,张鼎丞任司令员,谭震林任副司令员。

至此之后,闽西三杰全心全意投入华东地区的抗战事业。包括在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闽西三杰都是华东战场上的重要领导人。谭震林任职华东野战军的副政委,第三野战军的副政委,是一位能力很强的政工干部。张鼎丞与邓子恢投入后方建设,任职华东军区副司令,副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邓子恢任职副总理,主抓农业建设,提出包产到户,为促进国家的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伟大的毛主席称赞他:是为百姓干实事的人。

谭震林在建国初期,被安排到浙江主持工作,加入祖国的建设大军,没有在军中任职。

1954年,谭震林调京任职,担任中央副秘书长,政治局委员,副总理等职。

1957年,谭震林主抓农业生产,提出民主办社试点工作,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作了长期艰苦努力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鼎丞在新中国成立后,投入福建的建设工作,领导福建军民进行清剿土匪,土地改革、恢复生产。1954年,张鼎丞调京任职,任职组织部代理部长。就在同年九月份,张鼎丞当选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之后又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错失大将军衔的滕代远,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了平江起义,创建红五军,是元帅彭大将军的第一任搭档。那也就是说:滕代远是属于一位参与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国功臣。加上在革命战争年代,长期身居要职,同时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因此,在建国后的1955年,当时负责评衔的罗荣桓同志,就提议给滕代远授予大将军衔。但由于在新中国成立后,滕代远没有在军中任职,而是担任铁道部部长,故此错失大将军衔。

1964年12月至1974年,滕代远任全国政协副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也是一位,因不在军中任职,从而错失大将军衔的开国功臣。

其实,在建国以前,李先念是属于一位军政皆能的军事将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先念是红四方面军的政工将领。抗战时期,他军政一肩挑,任职新四军第五师师长兼政委。解放初期,李先念是中原军区的司令员,领导指挥著名的中原突围。

1948年,中原军区第二次组建,李先念任职副司令员,从事后方建设工作。在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负责中原野战军的后勤保障。

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先是在湖北主持工作。1954年调京任职,担任财政部长,副总理等职,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成员。

1977年,李先念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军委常委。1983年至1988年,李先念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当选主席,成为80年代,我国的重要领导人。

与此同时,李先念也是错失大将军衔的五人中,后来任职最高的一位无冕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