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曾国藩心学实战》是一个系列,没有晦涩难懂的理论,全是曾国藩心学在官场、人际交往中的具体运用,是普通人快速成长的操作手册。方法简单,易操作,建议从第一章看起。

我们接着前面的内容,继续讲解《曾国藩心学实战》。

这一章的内容,主要讲曾国藩是如何驭人的。从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前,驾驭的第一个人来看,高手驭人,不玩套路,也能让他人言听计从。

曾国藩驾驭的这个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郭嵩焘。曾国藩能组建湘军,郭嵩焘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他的帮助,曾国藩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军队。

曾国藩是如何让郭嵩焘心甘情愿来帮助自己的?我们先来了解当时的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我们提到,曾国藩在籍为母丁忧守孝期间,天下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一路北上,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咸丰皇帝惊慌失措,不得不任命大量地方团练大臣,希望借助民间的武装力量,抵挡太平军北上的步伐。

曾国藩也被任命为湖南团练大臣。

咸丰皇帝的圣旨,是由湖南巡抚张亮基送来的,圣旨上的落款时间为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曾国藩接到圣旨的时间是十二月十三日。

圣旨上,对曾国藩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

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闻其在籍,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着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

对于咸丰皇帝的这道圣旨,曾国藩完全可以拒绝。清朝沿用历朝“以孝治天下”的制度,凡是官员的父母去世,必须离职守制,名为“丁忧”,其时间为3年,在这期间,如何朝廷需要这位官员,可以下诏让其复职,称为“夺情”。

曾国藩是一个孝子,母亲才逝世不久,尸骨未寒,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朝廷的任命。可是,当十二月十五日接到张亮基的来信时,曾国藩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亮基在信中告诉曾国藩,十二月四日,武昌已被太平军攻占,他劝曾国藩以大局为重,出任湖南团练大臣一职:

以湖北失守,关系甚大,又恐长沙人心惶惶,理宜出而保护桑梓。

从战略位置上来看,湖北落入太平军手中后,湖南如果没有力量抵御,太平军挥师南下,湖南也危险了。

曾国藩虽然担忧,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带兵打仗心里还是没有底,因此,迟迟没有答应咸丰皇帝的任命。

恰好此时,郭嵩焘出现了。

郭嵩焘的出现,让曾国藩像黑暗中看到了一盏灯,瞬间就明亮起来。郭嵩焘家是湖南有名的大户,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对曾国藩来说,练兵的启动资金,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那么,曾国藩是如何驾驭郭嵩焘,让他跟随自己一起去练兵的呢?曾国藩确实是一个高人,他驭人的方法,没有任何套路,却让郭嵩焘对他言听计从。

曾国藩到底是如何做的呢?请接着往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