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二人第一次见面是在英国,当徐志摩第一次见到林徽因时就被她深深吸引,她身上的才情和独特的气质,都让他迷失其中。从那之后,林徽因的笑容便是他生活中最灿烂的色彩,林徽因的文字则是他灵魂深处最温暖的家园。可以说,此时的徐志摩对林徽因已经到达了痴迷的地步。

然而,徐志摩在做这些的时候却丝毫没有顾及到他的原配张幼仪,多少个日夜,伴随张幼仪的就只有眼泪和她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更令人伤心的是,幸运也没有关照这个可怜的女人,她与徐志摩的二儿子也因病去世了,只留下大儿子徐积锴与她相依为命。

徐志摩去世时,徐积锴只有十三岁,而他也永远的停留在了最好的年华。那么,徐志摩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他离去后,他的后辈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包办婚姻

作为现代诗坛里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人们在感受徐志摩这个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留下的作品时,总是感叹他丰富的情感以及璀璨浪漫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与此同时,他的感情生活也饱受后人诟病,他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段怨憎会、爱别离的感情纠葛,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怪不得中国曾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你读他的诗,便只能读他的诗,不能将诗和人混为一谈!是啊,一旦你将徐志摩的诗和人联系在一起,你会发现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渣男”。

徐志摩与原配张幼仪是包办婚姻,二人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而张幼仪作为一个传统的女人,她一直遵从的便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三从四德的原则,虽无感情,但她会对丈夫徐志摩无条件的服从,丈夫就是她的天,她以后必须依附着自己的天而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反,徐志摩的内心不仅充满了对新事物的期待与幻想,满心想的都是如何成为一位新时代的年轻人,而且他最痛恨的就是包办婚姻,讨厌父母干涉自己的婚姻自由,更何况在他眼里的张幼仪毫无风韵,是传统社会的土女人。两人思想观念的不同,最终造就了这场可悲的婚姻。

婚后,张幼仪尽心尽力的扮演着一个好妻子的角色,对丈夫徐志摩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可徐志摩不仅没有丝毫的感动,还连一点的表面功夫都不愿意做,对待张幼仪几乎没有好脸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徐志摩不喜欢张幼仪能做到不与她行夫妻之事的话,那他还算得上是一个男人,但是他没有,也正是因为如此,两个人有了第一个儿子,那就是徐积锴,可能在徐志摩的眼里,张幼仪只是一个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吧。

自认为完成了任务的徐志摩为了逃离这段令他压抑的婚姻,也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负,徐志摩决定前往美国留学,在这里他彻底爱上了文学,为他之后成为民国四大才子之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的事情我们也都知道了,徐志摩离开了美国来到了英国,也在这里遇上了他心爱的女子林徽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才女林徽因的出现照亮了徐志摩的内心,她的美丽和才华都深深的令他着迷,他开始发了疯一般追求林徽因,至于原配张幼仪和大儿子徐积锴早就已经被他抛掷在九霄云外了。

走到终点的婚姻

林徽因虽然对这个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也有所好感,但当她得知徐志摩已经结婚的消息后,她还是极力克制住了自己的内心,为了不破坏徐志摩和张幼仪二人夫妻间的感情,林徽因给徐志摩写了一封分手信后便匆匆的回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没想到,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状态,他没有任何犹豫,立马就和远在家乡的妻子张幼仪办理了离婚手续,丝毫不在乎她还怀着二胎,可见他的绝情。

看着为了追求真爱而对自己如此狠心的丈夫,张幼仪哀莫大于心死,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是阻拦不了徐志摩的脚步的,所以便痛快的答应了他的离婚请求。从那之后,张幼仪便独自一人抚养两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小儿子彼得在生下来后就体弱多病,为了照顾他,张幼仪几乎付出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而作为孩子父亲的徐志摩不仅对他们母子几人不管不问,甚至连去看望身体孱弱的小儿子都不愿意去。

有一次,张幼仪带着徐志摩去医院看望小儿子彼得,他也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对儿子的关心十分敷衍,因为这时候的他正忙着追求自己的一生所爱林徽因呢,哪有功夫把时间放在别的地方,哪怕对面的人是他的亲儿子。如果以抛妻弃子为代价,去追求所谓的爱情的话,那徐志摩真的是一个渣到了极致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女人照顾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而厄运却再次降临到了这个可怜女人的身上,在小彼得三岁的时候,他便不幸夭折了。此时,徐积锴就变成了徐家的单传,徐志摩唯一的儿子。

徐积锴是在母亲和徐家的爱意下长大的孩子,如果非要说遗憾的话,那就是父亲徐志摩几乎缺席了他的整个童年,让他记忆犹新的一个场景是九岁那年和父亲一起踢球,所以对于徐积锴来说,父亲徐志摩是一个既亲密又陌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徐志摩在去往北平的飞机上出事,他去世的时候,徐积锴才只有13岁。惊闻噩耗,张幼仪悲痛欲绝,虽然她与徐志摩已经离婚了,但她的心中还是记挂着徐志摩的,而徐积锴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心中则是五味杂陈的。

不管对自己的父亲再怎么有意见,他作为徐志摩唯一的儿子,还是和舅舅一起去给他收了尸,并参加了公祭仪式。可以说,这时候的徐积锴对父亲的感情还是很复杂的,他既渴望父亲的陪伴,又怨恨父亲的抛弃,直到长大之后他才开始理解父亲徐志摩一生的追求,一个诗文天才的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徐积锴并没有徐志摩在文学上的才情,更没有继承父亲的衣钵,再创文学巨匠的辉煌,而是在母亲的栽培和自己的努力下,在土木工程事业上做出了一番成就。

移居美国

1947年,徐积锴在交通大学读完土木工程的课程后,决定带着妻子张粹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移居美国,但此举却遭到了母亲张幼仪的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幼仪认为孩子太小,实在是不宜太过奔波,不如等他们夫妻二人在美国站稳脚跟后,再来接孩子,到那时也不迟,而在经过深思熟虑后,夫妇二人决定听从母亲的建议。就这样,徐积锴和张粹文来到了美国,张幼仪则带着他们的四个孩子在国内继续生活着。

为了给孩子和妻子更好的生活,徐积锴开始奋发图强,努力学习,而在经过长时间的深造后,他便成为了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工程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过程中,张幼仪与四个孩子的生活还是不错的,因为除了有着徐家人的帮助外,张幼仪自己也是十分的争气,不仅学会了外语,还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老板,积累了一些积蓄。

但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国内的局势变得更加动荡起来,连带着老百姓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张幼仪和四个年幼的孩子自然也不能幸免,他们度过了一段很艰难的日子。后来,徐积锴的大女儿在回忆起这段时光时,曾感叹祖母的坚强,一个五十多岁的妇人能够在战火之中,独自一人拉扯着四个孩子长大,真的是特别的伟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慢慢的,国内的局势逐渐变得稳定了一些,徐积锴便将自己的儿女接到了美国。自此,徐积锴一家便在美国定居了,而他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最多的就是美国文化,听到最多的也是美国话,所以在环境的影响下,他们也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美国话。

虽然几人曾在国内跟着祖母一起生活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段记忆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于他们最后连自己的母语都忘的一干二净了。姐弟四人中,徐志摩的大孙女徐稘仅能够听得懂普通话,二孙女徐放连比带猜的能弄懂一部分,而其他两人则全部需要别人来翻译了,是一点都听不懂,更别提是说汉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的,作为文化界有名才子徐志摩的后代,他们竟然连汉语都不会说,实在是令人震惊且唏嘘,不过虽然他们不会说汉语,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祖父文学事迹的好奇与崇拜。在兄妹四人的心中,徐志摩依然是他们的“偶像”。

对此,屏幕前的您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