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运河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全长80多公里,是全球重要贸易水道之一。它是一条水闸式运河,比海平面高26米。船舶通行时要利用水闸升高或降低水位,每次都需要将2亿升淡水排入海洋。这些淡水主要来自附近的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而这两个人工湖的水源主要是降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当地降水量减少,即使雨季也难以缓解缺水现象。巴拿马运河面临缺水困境。运河水位下降意味着航运吃水深度受限、运力下降。这损害了南北半球间的农产品贸易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的运输,影响全球供应链,进而导致农产品、能源价格抬升,加剧粮食危机、能源危机。

应对干旱 巴拿马运河寻找破局方案

为了应对巴拿马运河缺水困境,保证这一国际黄金水道的正常运转,并为这个并不富裕的中美洲国家带来持续的收入,巴拿马政府和民间都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效果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日前走访了巴拿马运河沿岸

大小两艘船只正在排队同时通过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一端的米拉弗洛雷斯船闸。自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以来,已有超过110万艘船通过这条阶梯式人造运河,穿梭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记者 冯丽:我现在在巴拿马运河最初建成的船闸上,有超过一百年的历史,当船只通过时,闸室进行冲水或者放水,随后闸门在控制室的控制下进行打开和关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运河全长约82公里,现有三套双向航行的闸门,两个水坝拦截形成的人工湖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的淡水,作为升降载体承载船只通过,水源依靠自然降水。每次开闸大约2亿升淡水流入大海。2016年巴拿马完成运河拓宽工程,新船闸使得更大的船舶也可以轻松地通过运河。另外,新船闸还增设水回收系统,可节约7%的用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商业研究和信息部经理 卡雅·金特罗:巴拿马运河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更好地管理水资源,水资源是运河运营的主要资源,其中包括船舶串联过境,这意味着几艘船一起通过运河。我们也进行了水的交叉循环使用,也就是说一个水闸的水流到另一个水闸,这样可以更好地利用水资源。

目前全球约6%的海洋贸易依赖巴拿马运河,缺水导致的运力下降对全球供应链价格和巴拿马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巴拿马运河管理局采取“涨价”及“优先通行权拍卖”等方案保障运河收入,有媒体报道称最高一笔优先通行权拍出了400万美元,2023财年运河收入较2022财年增长14.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商业研究和信息部经理 卡雅·金特罗:由于通行需求量很大,我们限制了过境次数,我们会进行拍卖,让有需要的船只优先通过,从而节省了交付货物的时间。

巴拿马运河两大水源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同时为运河沿岸3个省约150万人口提供饮用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尝试多种方案开源节流,比如人工降雨,不过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限,降水落点精准度很难把握。与此同时,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水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商业研究和信息部经理 卡雅·金特罗:加通湖和阿拉胡埃拉湖是很久以前建好的,与当时的年平均降雨量匹配,但是现在(降雨量)已经减少了,所以我们必须寻找新的水源,为巴拿马运河的运营储备水。有几个项目正在评估中,其中之一不在巴拿马运河的管辖范围内,需要中央政府的批准才能执行。

政府推出补充方案 全力打造“干运河”

根据气候数据预测,2024年,巴拿马仍有很大概率持续严重干旱。作为一个重要的补充解决方案,巴拿马政府近日提出,要加强“干运河”建设。

“干运河”指是利用巴拿马现有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免税区等设施提供货物转运通道,实施“特殊海关管辖”,简化陆路运输手续,可实现便捷的多式联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海关总署署长 泰拉·巴萨约:这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案,我们拥有陆运的基础设施和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运河”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巴拿马运河建成前,因地理位置优势,巴拿马就是中美洲陆路运输中心。巴拿马目前拥有一条沿巴拿马运河建设的跨洋铁路,可通往大洋两岸及联通哥斯达黎加的公路网络。专家表示对于需要跨洋运输的货轮,巴拿马运河依旧是最便捷的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经济学家 卡洛斯·阿劳兹:通过巴拿马运河运输集装箱的效率仍然要比“干运河”高得多,我们看到巴拿马正在对重要的道路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肯定会有大量的投资,新当选政府已经宣布将对铁路进行投资和改进,“干运河”将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替代。

然而在“干运河”领域,巴拿马并不缺乏竞争对手。墨西哥、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都对此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相应建设计划,但巴拿马仍然有自己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海关总署署长 泰拉·巴萨约:有许多国家正在计划建设或已拥有同等规模的项目,但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与巴拿马这样短的运输距离以及已经建立的基础设施进行竞争。

咖啡成拯救巴拿马运河植被的“秘密武器”

除了运河,巴拿马还有另一张靓丽的名片,那就是咖啡。如今,咖啡种植给当地原住民带来可观收入的同时,也成为拯救巴拿马运河沿岸植被及对抗干旱的秘密武器。

46岁的埃尔萨正在和自家咖啡种植园的工人一起查看咖啡树的长势。这里是巴拿马运河中段巴拿马水文盆地沿岸山区深处,该地区占地面积3313平方公里,覆盖巴拿马省和科隆省7个区的41个乡镇。希里格兰德和特立尼达两条河穿过,终年炎热、潮湿、多雨。由于城市扩张造成河流污染、土壤侵蚀、人为砍伐,以及降雨减少导致的干旱,运河流域西段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不过,由于近年来扩大了咖啡的种植面积,这一形势得到了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咖啡种植者 埃尔萨·马丁内斯:在2010年拍摄的一张航拍照片上,有些遭砍伐或者焚烧的区域,而最近拍摄的一张照片则显示,这个流域都是绿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运河的水源来自自然降水,植被在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植被的流失对运河水源可持续性的影响重大且深远。2010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与流域居民共同启动恢复运河流域植被的行动,其中一项就是在该地区扩大咖啡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台记者 冯丽:我身边这些台子上,刚刚被采摘的咖啡豆正在被晾晒,这就是产自巴拿马运河的咖啡,在我现在来到的这一家种植园有6000株咖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晾晒好的咖啡豆被分别送往就近的合作烘焙坊,完成烘焙、研磨和包装。运河地区的种植者们成立了咖啡种植者协会,23个种植园参与其中,都是中小家庭生产者,运河管理局出资并进行培训,以运河咖啡为品牌,合力生产并出口至海外。目前运河地区咖啡种植面积覆盖率达到70%,埃尔萨通过种植咖啡,完成了从一名家庭主妇到小企业主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咖啡种植者 埃尔萨·马丁内斯:对我个人来说,我的生活得到了改变,我意识到,在这包咖啡的背后存在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领域,为我的家庭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商业研究和信息部经理 卡雅·金特罗:为了保护运河流域的土地,运河管理局邀请当地居民照顾这些土地,毕竟这些土地和植被是巴拿马运河宝贵的财富,对运河的可持续性发展非常重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