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小学教师职称岗位工资实行的是档次工资,档次越高,岗位工资标准也就越高。职称岗位工资标准所导致的不同职称级别或档次有不同的工资标准是职称制度实施的应有之义,每晋升一个档次,岗位工资就提高一个标准,每提高一个标准,岗位工资也就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差距,其实每个档次之间的岗位工资标准差距不大。

以最新的也就是2021年调标后的义务教育教师基本工资标准中的岗位工资标准为例:正高1档7501元,正高2档5949元,正高3档5163元,正高4档4520元;副高5档3790元,副高6档3269元,副高7档3037元;中级8档2627元,中级9档2361元,中级10档2150元;初级11档1929元,初级12档1907元,初级13档1758元。

以最新的也就是2021年调标后的非义务教育教师基本工资标准中的岗位工资标准为例:正高1档6770元,正高2档5370元,正高3档4660元,正高4档4080元;副高5档3420元,副高6档2950元,副高7档2740元;中级8档2370元,中级9档2130元,中级10档1940元;初级11档1740元,初级12档1720元,初级13档1585元。

实际上,职称原本就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已经用岗位工资体现出了教师的能力水平和工资待遇,这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在现实中薪级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奖励性津补贴包括取暖费、物业补贴、生活补贴、绩效奖金等等都直接跟职称级别挂钩发放才造成了人们认为的所谓职称工资差别太大的错觉。

这也许就是中小学教师竭尽全力参评并致力晋升更高一级职称以及强烈呼吁取消职称与工资挂钩这两种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呼吁归呼吁,薪级工资、绩效工资以及各种奖励性津补贴包括取暖费、物业补贴、生活补贴、绩效奖金等等直接跟职称级别挂钩发放的事实仍旧无法得到改变,另外,还有两种补贴也与职称相关。

不过,这两种与职称相关的补贴当中的一种与教师职称有关,另一种与教师职称无关。与教师职称有关的是很多地方在引进高职称教师时所给予的高补贴,比如,深圳市某区今年2月份计划引进基础教育人才,包括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2名、副校长4名、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骨干教师42名、返聘退休教师20名等。

校长、副校长实行协议年薪+绩效薪资制,校长岗位有正高职称的首聘期一般不低于50万元/年,副高职称的不低于40万元/年;教学副校长和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首聘期一般不低于40万元/年。具体按照“一人一策”,根据个人资历、职称等条件和岗位协商议定年薪,绩效薪资根据年度和聘期考核结果确定。

还有与教师职称无关的是很多地方对于引进的其它岗位人才时所给予的高补贴以及对于本地取得相应职称级别的专业技术人员所给予的高补贴,比如,浙江某市区对于新引进的引育和眼镜行业的正高级职称、副高级职称、中级职称等专业技术人才分别给予10万元、4万元、2万元奖励,分两期发放到位。

广东某市区制造业企业在职专业技术人员通过评审认定获得中高级职称或通过全国统考取得相当于中高级职称水平的执业资格、职业资格证书,符合条件的人员一次性发放补助,中级职称每人10000元,高级职称每人20000元。为什么教师评上中高级职称后没有这样的补贴呢?行业含金量不同吧,教师行业职称的含金量无法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