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处大都市的人们,或许很难想象建设之前,咱们这个国家不是缺电就是被洪水淹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上世纪,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为了避免生灵涂炭,曾几何时,我们的先辈们开始构思修建三峡工程,可惜由于当时国力有限,这个伟大梦想只能搁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世纪90年代,有能力修建三峡工程的条件终于成熟。从决策、施工到建成,三峡工程历时12年,耗资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这座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已运行18个年头,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它的寿命又有多久?

«——【·三峡工程的威能·】——»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长江流域常年遭洪水袭击,给沿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直到三峡工程建成,局面才得到根本改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1998年那场"99.89%"的特大洪水,还是2012年更加猛烈的洪峰,三峡工程都起到了07严循有力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三峡工程每年可以减免22亿多元的防汛投资和减少相应的经济损失,保卫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500万人口和150万公顷耕地的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防汛,三峡工程的另一大用途是发电,迄今为止,三峡工程已为我国输送了1.6万亿度电能, 相当于节省4.8亿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2亿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大的输电能力让三峡工程摆脱了身为"救命工程"的单一属性,三峡工程在发电、防洪之外,还为水运事业带来巨大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益于水运优势,三峡库区周边城市如重庆等地的物流业快速崛起。从西南走向东部,货物运输的成本和时间都大幅缩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三峡大坝本身也是一处旅游胜地,位列中国5A级景区之列。年均接待300万游客,为当地旅游、餐饮业注入了源源不绝的现金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无论是防洪、发电,还是水运和旅游,三峡工程为我国带来了数量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人人都知道三峡大坝的伟大,可是谁又知道建立之初的艰辛历程路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伟大工程背后的艰辛吧。

«——【·一个世纪前的伟大构想·】——»

对中国人来说,三峡大坝绝非一朝之梦,而是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初,伟人孙中山先生就曾在其著作中预见到修建大坝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中山就此提出了三峡大坝这样的设想,出于对长江流域经常发生的水患的深切忧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每遇汛期,都会有大面积的土地被洪水淹没,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一个能遏制洪水肆虐的工程迫在眉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构想孕育已久,却一直难以付诸实践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战乱频仍,国力孱弱无力支撑如此大型工程。

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修建大坝的呼声更加高涨,但初期经济基础仍显单薄,只好再次搁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国力渐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当时的政策考量,修建三峡大坝已具备了必要条件。1992年,这项令人热血沸腾的工程正式开工兴建。

«——【·三峡大坝的建成·】——»

三峡大坝全长2335米,最大坝高181米,总库容395亿立方米,堪称水利工程的"世界之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高的堤坝如同一条巨龙,雄伟地矗立在长江中游,俯瞰着层峦叠嶂的山川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不仅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更蕴含着不平凡的人文情怀,2006年,当三峡工程全线竣工时,168座大小城镇被永远地留在了水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超过百万人被迫告别故土,展开艰难的重新安家之路,一段曲折的历史就这样被大自然和人类并肩铸就。

初见三峡大坝,人们往往会被它的气魄所折服,这座钢铁巨人孤傲地伫立于群山之巅,周围环绕着蓝色的汪洋,引人遐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扑面而来的,还有三峡大坝具有的那种独特磅礴和威仪,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无不心生敬畏。

«——【·具有多方意义·】——»

修建三峡大坝,并非只是为了防洪或发电一个简单的目的,它实际上具有多方位的重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防洪,应该说是修建三峡大坝最初的重要诉求。长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直饱受洪灾肆虐之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4年,刚刚建国不久,全国就遭遇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造成了万人无家可归的惨剧,这次洪灾,直接促使党和国家把治理长江防洪问题提上重要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大坝的兴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长江这个世界第三大河流的洪水控制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能有效遏制长江上中游地区的洪峰,将洪水顺利分洪并缓解下游地区的压力,让长江流域地区免受水毁的威胁,维护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2年,三峡水库再次经受了一场逾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考验,但大坝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彰显无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据分析,三峡大坝每年可以为我国减少2亿多有洪水所带来的损失,毕竟洪水可是很可怕的,修复起来也是需要大量的工程人力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防汛抗洪,发电也是三峡大坝的一大重要职能,截至目前,三峡大坝的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是世界上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峡水电站利用水力发电的绿色优势,每年可为国家输送数以千亿计的电量。

如此巨量发电量的产出,不仅有力支撑了华中、华东地区的工农业用电需求,还为国家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如今三峡大坝的电能供给能力,已经占到全国火电总装机容量的7%左右。

按照每度电0.6元计算,三峡发电站每年就能为国家创造超过600亿元的经济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防洪和发电外,三峡大坝也为长江航运带来了重大的"顺疏"效应。三峡工程使长江上游地区成为一个内河航路,彻底改变了长江上游的航运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坝建设之前,重庆至宜昌这一江段内,有200多处曲折夭陆、水浅石突,给沿江运输带来了极大障碍。

三峡大坝蓄水后,平均开辟了约1000米的航道,并将该河段曲折回旋、水流湍急的河道变成了一条柔缓的深水航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型干散货船和客船可以通过航道顺利往返于重庆和宜昌之间了,如今,每到汛期三峡水库还能承担5000多万吨的通过性航运。

这一内河航线的持续顺畅运行,极大地提高了重庆至武汉江段的货运效率,为中国西部地区对外运输提供了便捷的水上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下,三峡大坝已不仅是一个工程性质的水利设施,更成为了中国一处集游船观光、科普展览、旅游度假于一体的著名景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有数百万游客云集于此,既领略了三峡大坝磅礴气势,也亲身体会一线城市人向往的美好生活环境。

这些游客在当地观光、休闲、购物时,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持续向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来看,三峡大坝作为世界著名的工程奇迹,不仅维护国计民生,更是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寿命真的达到200年?·】——»

纵观三峡大坝这一世纪工程,成绩斐然,赞誉如潮,然而,当下也存在不少疑虑,其中以"三峡大坝能维持多久"的疑问,最为引人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有不少媒体炒作过"三峡大坝变形"的说法,甚至让一些网民误以为三峡大坝已出现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并非如此,三峡大坝的变形量还在可控范围内,是正常的磨合过程,并非意味着出现重大问题。

那么,三峡大坝究竟能使用多久呢?对此,存在不少不同声音,比较小题大做的说法是,三峡大坝寿命或仅50年;再开明一些的说法则认为,三峡大坝寿命约为一两百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三峡工程的设计方案,三峡大坝的设计使用年限是200年,但工程质量好、运行管理到位,三峡大坝实际使用寿命将远超设计年限。

由此可见,外界关于三峡大坝寿命的质疑,更多还是一种猜忌,不足为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三峡大坝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先进混凝土材料,它的质量和耐久性还是有较高保证的。

«——【·结语·】——»

总之,三峡工程始终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年的艰难抉择,是为了避免更大的灾难,而现在,它正在转化为动力之源,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几千年漫长的国家史相比,三峡工程只是弹指一挥间的产物。但它背后,却蕴藏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坚韧意志。

所以无论现在存在多么严峻的挑战,三峡工程都将矗立在那里,见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崛起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只要有这股自强之志在,人民就永远勇敢向前,而三峡,正是凝聚了这份勇气与智慧的杰作。

信息来源:

1.人民日报 - 2021年1月1日 关于“抗住三重考验,三峡电站创下年发电量世界纪录”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灵台发布 2023年10月16日 ——关于“三峡大坝当初投入2500多亿元,已经运行了20年,赚回来没?”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