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马南频道 志远

据《环球时报》报道,公开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年间,印度从中国进口商品的规模就增加了30%。印度媒体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间,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到了2021年,印度对华贸易总量超过1256亿美元,其中对华进口总额高达975亿美元。这让莫迪政府企图通过排挤中国商品,推行所谓“印度制造”的政策,变成了一场国际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在去年达到新高,是因为国际供应链紧张,加之“印度制造”不给力等因素,导致该国对华商品输入的依赖度也随着再创新高。所以,尽管印度政府从2020年起就下架上百款中国APP、以及下令各邦不要单独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企图在制造业领域上与中国展开竞争。不过,事实证明,印度因本土制造业的落后和低效率,导致该国对华商品的需求不降反升。对此,美国石英财经网站指出,印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关这一点,印度当局也不是不清楚。因此,莫迪政府近年来除了对各邦进口中国商品的举动睁只眼闭只眼外,之前还决定放宽对中国资本进入印度市场的限制。显然,在国际商品供应链日趋紧张之际,印度承受不起与中国经济脱钩的代价。这让印度在跟风美日等国反华方面,不得不慎言慎行。至少出于经济和民生等层面的考虑,印度就惹不起中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之前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一起混,就像是一个穷人跟一群富人相处一样,结果只能被他们排挤和利用。相比之下,印度与中国一样都是发展中国家,且都是人口大国,两者之间的利益共同点,要与印度和西方发达国家合作的共同点更多。所以,新德里在近两年来,在跟风美日澳等国反华方面,一直都在踩刹车,确保其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不再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目前而言,虽说中印在政治和边境等问题上仍存在诸多的分歧,但总体而言,西方存心挑起中印争端的企图,基本已经破产。原因在于,印度出于经济利益和边境安全等因素的考虑,不再愿意与以往那样被美日等国牵着鼻子走了。为此,据观察者网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折腾,新德里逐渐趋向于理性。现在展现在国际社会面前的,是一个集中精力搞国内经济建设,在政治上不愿意与中国结怨、在军事上拒绝与美国结盟,整体战略上处于守势的印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印度参与美国做主导的“四方联盟”,结果发现,美日澳等国并非他们口中所吹嘘的那么靠谱和仗义。相反,在2020年印度爆发大规模疫情之际,这些所谓“志同道合”的盟友,不愿意伸手拉印度一把也就算了,甚至还落井下石对印度疫情说风凉话。反倒是一直被印度视为对手的中国,全力以赴向该国出口大量的医疗物资,协助该国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与美日等盟友联合遏制中国,结果政治或者经济等方面上的好处没看见,还被他们忽悠上反华的最前线,最终因挑起中印边境争端而被揍得头破血流。显然,中印边境发生的流血事件,让印度意识到中国根本就不好惹。所以,从那时候起,印度主动通过寻求与中国进行外交高层接触、以及举行边境军长级会谈等方式,逐步消除中印边境紧张状态,为中印关系回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如今,印度在商品供应方面已对中国形成无法摆脱的依赖,这时候继续听信美日等国的蛊惑,挑起与中国的争端,根本就不符合印度自身的利益。所以,近段时间以来,尽管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日趋激烈,但印度的对华政策却断然与美国进行切割,让中美关系和美印关系再也无法对中印关系形成多大的影响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前,印度外长苏杰生曾指出:“只有中印两个大国携手合作,才能开创亚洲的新纪元”。这实际上已经意味着,尽管中印关系仍未达到恢复正常化的水平,但由于印度已经意识到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提升印度在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因此,印度近期正逐步放弃其一贯的对华敌视政策,离开美日等国规划的对抗道路,,积极发展有利于印度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的对华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印度不但在政治上拒绝与美日等国同流合污,同时在军事战略上罕见改变其以往咄咄逼人的姿态,放下身段转入守势。显然,印度对华外交和军事政策的转变,对确保中印边境地区的长期安全与稳定、以及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等方面而言,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