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抱石(1904-1965)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家之一,是我国的一代绘画宗师,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书法家和篆刻家,江苏新金陵画派的创始人。他倡导“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原则,开辟了中国画创作的新时代,他的艺术实践及其历史功绩在中国现代文化史、美术史上具有非同凡响的里程碑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对自然、社会、人生抱有满腔热情,其绘画所蕴涵的摄人气魄和内在神韵,来自他对生命的热爱和真诚。他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传承、改革与创新,勇于探索,勤于创作,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画作。他的绘画拔古超今,或元气淋漓,或清新细腻,影响十分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的艺术兴趣十分宽广,青年时代以篆刻、微雕知名,享有盛誉,并名扬东瀛。篆刻是先生显露才华最早并终身保持巨大兴趣的一门艺术。他以秦篆汉印为根本,转益多师,食而化之,大胆创新,不仅在方寸之间追求“无限的境界,无限的趣味”,而且发现了“中国一切艺术差不多都沿着这个方式发展”。他一生治印3000余方,风格雅正率真,尽显大家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在创作、教学之余,勉于思考,勤奋笔耕,著书立说,写下200多万字的美术论著,凡绘画史、篆刻史、工艺史等,或钩沉于古籍,或考证于文物,析义解疑,深刻阐述了中国美术的伟大精神,指明了中国画继承创新的道路,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文 / 龚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抱石:写生,看这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到一个地方写生,千万不要看到一处风景很动人,马上就坐下来画,把看到的风景如实地搬上画夹,这不是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试。首先必须“游”。

游山玩水对中国山水画家来说,就是深入细致地去观察。一座山,你山上山下、山前山后跑遍了,从高处、低处不同角度观察它的形象,分析它的特征,对它作全面的了解,作画时才真正心中有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景随着时间、季节、晴、雨等各种变化而变化,有着不同的韵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晴天和下雨的变化。晴天是山青、水明、树重、云轻,一览无余,层次清晰;而下雨则不同,所有景象朦朦胧胧,雨丝中山色树影时隐时现,在模糊中见到极微妙的变化,本身就是绝妙的水墨画。

概括地说,深入生活进行山水画写生,重在“深入”二字。要深入观察、深入了解,要在生活中激发作画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游”只解决对景物的全面了解。进一步则必须深入思考、分析,在掌握表现对象的特征之后,要去芜存精,由表及里,深思熟虑地去构思、去立意。“意在笔先”就是这个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境植根在“游”的基本,也就是说,意境是从生活中酝酿而成。自然是美的,立意是把美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之升华成为更美满、更有理想的景物。“悟”是客观景物反映到主观意念上,重新组织成艺术形象的重要过程。经过艺术加工的景物,应该比原来的更集中,更美。山水画写生中的“悟”是走向“中得心源”的必要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山水写生过程中,“悟”往往被人忽略,把客观景物如实地搬上画面,或仅仅作简单的构图上的剪裁,章法上的安排,这对山水画家来说是不够的,缺乏隽永的意境,缺乏感人的魅力,只能是风景说明图。艺术家从现实生活出发,经过“妙悟”使现实传神到新的艺术意境,这种心灵上的传播,应该是画家最高的追求,这种意境上的开拓,出自画家的思想感情,应是有所感才能反映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悟”就是把对客观景物的感性认识,更集中地提高到理性认识。这样在繁杂的景物现场,该画什么,该舍弃什么,该强调什么,该突出什么,诸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记录,二是记忆。

每到一处山水胜景,必须有很多景物使你感到新鲜,激起创作的热情。这时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记录,速写其形象,如果结构复杂,某些重要部分还要重点加以结构上的记录和特写。这种速写不求形式上完整,而求详细记录,特别对于工程建筑物,必须结构清楚,透视正确,每次外出写生,这方面的工作量是很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生时特别要记录具有特征的景物,使写生画稿能够充分表现出地方特征。例如树木是极普通的景物,但各地地理条件不同,树木同样会有地方特征,速写时不能忽视这一点。富春江一带的杨梅树,树叶常青而浓黑,树干盘曲多姿呈淡赭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当年去富春江画画,勾了不少杨梅树的稿子,这种姿态优美,枝叶繁茂的常青树与富春江的山明水秀相映衬,极富江南水乡特色,十分入画。黄山松树,浓黑而粗壮,虬枝千姿百态,气势雄壮,它是黄山所特有,画黄山而画松树便失去了黄山的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对山水画来说是最普通的描写对象,但各地的山都不相同,正如宋代郭熙所论述:“嵩山多好溪,华山多好峰,衡山多好别岫,常山多好列岫,泰山特好主峰。天台、武夷、庐霍、雁荡、岷峨、巫峡、天坛、王屋、林虑、武当皆天下名山巨镇,天地宝藏所出,仙圣窟宅所隐,奇绝神秀,莫可穷其要妙。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华山多好峰,确实是这样,它挺拔而又雄伟,而黄山的峰峦则更为秀美多姿。对于各种山峰的特点,仔细加以观察才能得其精神。

我们必须用笔记录,但更需要用心记之。因为最详尽的记录也难得其精神成为自已的“胸中丘壑”。我们要做到得心应手,提笔即可画出,落墨即可显出其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所讲“游”“悟”“记”,都是写的准备过程。一般说来,前面三个过程准备充分,“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写”是把自已感受到的蕴藏在自然界中的优美情趣,用笔墨反映出来,表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的关键是意境,古代画家最为普遍的经验是“意在笔先”。看来是老生常谈,但却是极重要的经验。“写”是形式,是技法,即所谓的“笔”。“写”是反映“意”,但“意”和“笔”不容分割,二者应该高度地统一,即要求有新意,又要求出妙笔,笔意相发才能画出满意的作品来。“笔墨当随时代”是“写”这一环节最重要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