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珍珠港空袭,不是演习。”

1941年12月7日下午1点40分,美国总统罗斯福收到了来自海军部的急电。

骤闻噩耗,罗斯福不敢置信,口中不由自主地喃喃着“这不会是真的”,看似已经被日本的奇袭打懵了。

然而,在战争结束之后,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坚信,罗斯福政府对日本偷袭珍珠港早已知情,放任日本奇袭成功只是为了打破国内孤立主义氛围,好加入二战战场。

那么,珍珠港事件当中,美国政府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奇袭珍珠港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结束后,面对漫长的战线和中国军民的拼死抵抗,日军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无力继续推进。同时,日本为战争准备的储备资源也已经消耗殆尽。

面对这种局面,日本法西斯意识到,如果不能获取新的资源,他们侵略扩张这一套迟早要玩不下去。

为了获取资源,日本瞄准了西伯利亚和东南亚这2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并制定了“北上”、“南下”两套战争方案。

起初,由于东南亚是欧美国家殖民地,日本更加倾向于北上。

然而,日军却在诺门罕(旧译诺门坎)遭到了苏军的迎头痛击,日本的“皇军之花”关东军在此战中损兵折将,几乎被打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惨败让日本对苏联心生畏惧,不敢再去打苏联地盘的主意。

但是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是要解决,眼看“北上”行不通,日本只能去琢磨“南下”方案。

在日军“南下”的道路上,那些殖民地本身的部队不足为虑,英法深陷欧洲战场也顾不上东南亚这边,唯有美国,是日本“南下”获取资源的最大威胁。

要怎样应对这个威胁呢?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提出了一个看起来有些疯狂的方案:偷袭珍珠港,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让美国没法管东南亚甚至是整个太平洋上的事情。

这个方案看起来简直天方夜谭,但赌性浓重日本法西斯却对于这种以小博大的豪赌很感兴趣。

恰逢此时,美国因其在华利益受到损害,对日本实行了钢铁和石油的禁运,这更令日本下定了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3日,日本海军“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瑞鹤”号6艘航母在单冠海湾集结,并在3天后向夏威夷出发。

这支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的舰队,竟然真的在没有被美国发现的情况下,成功抵达了夏威夷附近的预定集结地,并在12月7日一早对珍珠港发起了突袭。

夏威夷时间6点,山本五十六对舰队发出开始进攻的信号,20分钟后,183架飞机从航母上起飞。

虽然这些飞机被美军的雷达所发现,但是美军并没有及时提起警惕,7时53分,日军第一波飞机的指挥官向舰队和总部发出了象征着行动成功的电报“虎!虎!虎!”

一个小时后,日军第二轮攻击的飞机也赶到了珍珠港,对美舰和港口设施进行轰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由于美军已经有所准备,第二轮攻击当中,日军的损失已经有较大的增加,为了保存实力,日本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取消了后续的轰炸。

在此次行动当中,日军成功对停泊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美军4艘战列舰被击沉,另有2艘战列舰和2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受到重创。

而日本则仅仅付出了29架飞机的战损,可以称得上是大获全胜。

然而,日本这次行动的两个战略目标却都并未得到实现。

首先,日本希望用袭击让美国妥协,然而这此袭击却让美国上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

其次,日本希望彻底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但太平洋舰队虽然遭受重创,却依旧保持了一定的战斗力,并在美国本土资源的支持下飞快扩张,让日本海军无力抵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苦肉计”?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消息传出之后,罗斯福总统的第一反应是不敢相信。

据称,当时他下意识地嗫嚅道:“这不会是真的,这一定是指的菲律宾。”

在接受了珍珠港遇袭的现实之后,罗斯福充满愤怒地在国会上进行了著名的“国耻演讲”,要求国会宣布,自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那一刻起,美国和日本就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的演讲得到了所有美国人的认可,在战争期间,美国人牢牢团结在罗斯福身边,罗斯福的威望空前高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战争结束之后,再提起珍珠港事件时,美国国内却兴起了一股怀疑的浪潮。

以罗斯福的政敌杜威为代表的一些美国人认为,对于珍珠港事件,罗斯福或许早已知情,只是故意按下不表,任由珍珠港舰队遇袭,好让美国顺利参战。

这一说法并非毫无根据,事实上,在珍珠港事件当中,确实存在不少疑点,这些疑点有些可以解释,但是有些却很难为其找到合理的理由。

比如,最让后来人怀疑的,也是在珍珠港袭击当中最让山本五十六耿耿于怀的——美国的3艘航母全部离开港口,日军一艘都未能击沉。

事后,美国政府对此给出了解释,称当时3艘航母都在执行任务,其中的企业号更是因为天气不好耽误了返航,险险逃过厄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美国政府的解释看起来有理有据,但是阴谋论者们却大多不愿意买账。

然而,事实上,美国航母的动向只是美军异常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美国珍珠港的种种异常才是真正疑云重重。

在日本发动珍珠港袭击前不久,美国忽然大量派遣医护人员前往珍珠港,似乎知道这里即将遭遇一场灾难。

同时,美国还对珍珠港的飞机重新进行了部署,把大量飞机调到了周围的小机场上,剩下的飞机也不放在有保护作用的机库中,而是全部摆在机场跑道上。

而在袭击前一天,珍珠港的美军更是被临时通知取消休假(12月7日是周末),进行战备值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严加戒备的同时,美军却对于战前的种种异常状况视而不见。

在珍珠港袭击正式开始前,就有美舰发现了来袭的日本潜艇并将其击沉,美军雷达也检测到了来袭的日本机群。

然而,美军高层却没有对这些危险的信号做出任何反应,导致日军来袭时珍珠港美军处于完全没有防备的状态,以至于损失惨重。

这种自相矛盾的状态,也难怪会有人怀疑美国是故意放任日军的袭击,好名正言顺地加入战场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秘密文件逐步被公开,珍珠港事件的疑点却是不减反增。

从1940年开始,美国就已经有了破译日本密码的能力,到了1941年更是破获了日军大量秘密电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些已经公布的被破译的电报当中,人们能够了解到,美国已经清楚日本对东南亚的企图,也知道美日之间必有一战,同时,电报显示日本对美国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异常关心。

不止如此,美国驻扎在其他国家的情报人员也屡屡发出珍珠港可能遇袭的警告。

其中,一名叫韩基沫的朝鲜特工给出的情报尤为精确。

他在1941年秋就不断上报称日本将在圣诞节前对珍珠港进行袭击,12月4日更是打电话给美国国务院,确定袭击时间就在周末。

当然,美国政府对这些情报的忽视可以解释为是因为当时他们所收到的各种情报太多,其中不乏一些被故意放出来混淆视听的假情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如果说美国虽然做好了战争准备,但却认定日本的目标是东南亚,认为日本不会对珍珠港动手,种种针对珍珠港的信息都是掩护其对东南亚进攻的幌子,也不是说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美国围绕珍珠港事件展开的追责调查当中,却发现在日本偷袭前夕,美国4个监听站的监听记录都被清理了,而证人们则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态度不一,有人甚至是出尔反尔。

这到底是为了逃避追责,还是为了掩盖其中更加不堪的真相?

虽说只要日本对美国发动了袭击,无论造成的损失多少,美国都肯定会加入战争。

故意不加防范,以珍珠港的美军主力舰队为代价,换取美国上下对日本更大的愤怒,既没有必要,还会导致美军在太平洋的弱势(太平洋战争最初半年美军确实是被动一方),完全不合常理。

但是种种关键证据被刻意毁灭,却给人以欲盖弥彰之感,也令美国政府在珍珠港事件当中扮演的角色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团。

参考资料

华盛顿难辞其责——珍珠港事件再揭秘 孟庆龙 世界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珠港事件真是罗斯福的“苦肉计"吗? 黄敬聪 考试周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视角的珍珠港事件解析 云飞 坦克装甲车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