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日来,发生在河南南阳的3岁男童被狗咬伤,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18天后仍不幸离世的消息,让很多人揪心。

由于事件的确极端,公众也产生了很多疑问,再加上孩子家属也质疑医院诊疗不规范导致狂犬病病毒未被中和清除,此事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在事发不久后宣布对此次狂犬病病毒免疫失败事件进行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最新的调查结果公布了:狂犬病疫苗与被动免疫制剂(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血清或单克隆抗体)的管理、狂犬病暴露处置与医疗救治等方面未发现异常。

也就是说,这次免疫失败,在根本上说还是因为男童咬伤的情况非常严重。据之前公开的信息,这名3岁男孩“腿部、脖子、眼睛周围都被咬伤,耳朵后面和脖子上有几个大牙印,身上有多处破皮的地方”,被判定为Ⅲ级暴露,也即狂犬病暴露分级中属于最严重的一种。

同时,相关部门还强调,无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疫苗,都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

应该说,这只是一个常识。因为别说是狂犬病疫苗,其实任何疫苗都无法做到百分百免疫。所以,正视这一规律,其实还是提醒我们要真正把预防犬只伤人放在第一位。尤其是那些养狗之人,千万别以为犬只咬伤他人只要花钱打疫苗就万事大吉了,最终很可能要造成承受不起的代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可能是法律上的。

因为根据相关法律,狗的饲养人或管理人将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甚至在严重后果下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近些年,由于不文明养犬带来的犬只伤人事件时有出现,甚至被狗咬伤致死的案例也并不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现实也警醒所有人,对于犬只伤人的风险不可低估。

很多人知道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但是可能会认为犬只携带狂犬病的可能性也很低,所以会下意识认为,这件事也没那么“可怕”。但是,这样的事一旦发生,对于任何个体来说,就是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毁灭性打击。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防范,还是不能大意。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家长更要多个心眼。

当然,正视疫苗无法确保百分之百阻断病毒感染的客观规律,并不等于在被犬只咬伤后可以侥幸地认为打不打疫苗都是一回事。要知道,整体上看,狂犬病疫苗再加上免疫球蛋白的双重保护,对于狂犬病的预防还是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比如,之前当地疾控部门工作人员就表示,自他接触免疫工作25年来,南阳市没有发生过狂犬病免疫失败事件。所以,不能因为这次免疫失败,也忽视了接种疫苗的重要性。

同时,专业人士还提到非常重要一点,若不确定伤人犬只是否携带狂犬病毒,犬伤患者应第一时间就医,除了要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还要重视对伤口进行彻底冲洗、清创,这一步骤千万不能省。甚至,有些时候可能比接种疫苗更显紧迫和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此次事件格外令人愤怒的一点是,到目前为止,当地相关部门仍未找到这只伤人的犬只的主人。如果最终确实找不到,此事只能是孩子家属承受这一切,显然就更让人痛心了。对此,也有不少网友认为,应该重视一些犬只伤人后找不到犬主人的行为。如有一条被很多网友点赞的留言是这样说的:

坚决支持给宠物狗狗带狗牌,注明狗狗主人姓名以及狗狗是否打了疫苗,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没有狗牌的一律……这样会避免很多问题。

对此建议,大家认为是否必要?又是否可行呢?

但不管如何,希望这样的事真的少一点,再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