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和冯玉祥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事件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然而,这两位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共同作战的将领,最终却因各种原因产生了激烈的矛盾。

张学良晚年对冯玉祥的评价却十分苛刻,其犀利程度一点看不出是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他说:“冯很残忍,他杀人,我这人向来不做这种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黑白人生

冯玉祥于1882年出生在直隶青县(今河北省沧县兴济镇)。他的父亲冯有茂是一名军人,因此冯玉祥自小便在军营中长大。军营的环境使他早早习得了各种军事技能。16岁那年,冯玉祥正式参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参军后的冯玉祥如鱼得水,各种自幼学习的技能都在派上了用场,加上冯玉祥天生的八面玲珑的个性,让他的在军营里左右逢源。

冯玉祥的军事才能和为人处事很快得到了上司的赏识。在北伐战争期间,他已经能够独立指挥作战。

1924年,三十二岁的冯玉祥发动了北京政变,成功推翻了时任大总统曹锟的统治,史称“北京政变”。青年将领冯玉祥意气风发,成功的政变加上年轻的面貌,让他成为中国政坛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外,血气方刚的冯玉祥亦是积极抗日,不忘自己身上保护中国领土完整的责任

当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冯玉祥出任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司令。为了将中国从日本人手里拯救回来,他积极组织抗日,成为中国抗日力量中的重要一员。

随后,1937年“七七事变”后,冯玉祥同样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号召广大将士们“抗敌守土”,并亲自赴苏州第三战区就职,展开与日军的正面作战。

虽然后来冯玉祥因政见不和被蒋介石免职,但冯玉祥依然积极抗日,不辞辛劳的在全国各地奔走,参与抗日活动,号召全民抗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个玉面将军,爱国将士,若是将他的才干和机敏都用在正道上,全心全意复兴中华,那他的历史评价一定充满传奇与英雄色彩,然而,人心之复杂并不能因为一两件正面的事情而断夺。

冯玉祥事故圆滑,一向是重利益而轻情义,保自身舍队友,这使得他多次在政治上倒戈,这样的行为也让周围人对他的评价下跌,怨怼加深,也令他抗日所挣下的名声几乎毁于一旦。

几次三番的倒戈

清政府倒台后,民国随之建立,虽然有新的政权坐镇,但当时的中国依旧处于军阀各自称王的处境中,各大军阀拥兵自重,都妄图通过混战让自己做大做强。

冯玉祥便是这众多军阀中的一个,而他自然没有免俗,一直奉承这利益至上的法则,争权夺势大都为了自己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他有一点却比其他军阀来的与众不同,那就是很会审时度势,只要条件允许,他倒戈的速度是极快的。

1926年,冯玉祥被直系和奉系两大军阀的联合攻击,他自知无力独自对抗,无奈之下,他决定向红色国家苏联寻求援助。

为了展现自己的诚意,冯玉祥亲自飞往莫斯科面见苏联代表,在莫斯科,冯玉祥一改自己的资本主义军阀做派,反而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的拥护,借此赢得了苏联的信任,从中拿到了四百五十万卢布的军事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着红色军团提供的援助回到国内,冯玉祥还借此招揽了大批共产党员加入他的麾下,不少共党以为冯玉祥属于友军,不明就里的加入其中,谁知,当实力更强的国民党与共产党交恶后,冯玉祥再次倒戈,撕下对共产党和善的面孔,开始配合蒋介石大肆追捕杀戮共产党人。

这样的政治投机行为毫无疑问让冯玉祥在历史评价中处于不利地位。他的倒戈、在不同势力间游走,使得他的形象复杂而矛盾。

这种政治上的反复无常,使得冯玉祥被许多人视为不可信赖的投机分子。张学良正是其中之一,他对冯玉祥的多次倒戈行为极为不满,认为冯玉祥是一个不值得信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赤子之心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出生在辽宁鞍山,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对这个长子寄予厚望,将他视为接班人精心培养。张学良在父亲的影响下,早早接触军事,并在张作霖身边学习管理军队和政治,为未来的接任作准备。

身为张作霖的爱子,张学良早就从父亲那里得知过关于冯玉祥的事迹,而天性刚正不阿的张雪良却十分不屑冯玉祥的玲珑做派,认为他是一个狡诈之人,不可深交。

直到1928年,张作霖在日本策划的“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年仅27岁的张学良被迫提前接管奉系军队。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一腔赤诚的张学良对日本人充满了仇恨,也坚定了他不顾一切要抗日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日本军队入侵中国引得民怨沸腾,各地百姓被日军欺压,民不聊生,乃至尸横遍野,而蒋介石却不顾人民百姓的安危,无视处于水生火热中的国家,将个人的权力得失放在家国百姓前面,坚持先剿灭共产党再抗日。

见如此,张学良心急如焚,在百般却说无果后,最终选择兵谏,与杨虎城一起发动震惊全国的“西安事变”。

虽然西安事变最后的结果是蒋介石同意国共合作抗击日本侵略,但张学良和杨虎城却因此

良因此遭到清算,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囚禁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原本的“西安事变”中,冯玉祥也是参与者之一,但他凭借自己的政治手腕与巧言令色,成功地从此事件中脱身,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冯玉祥的这一脱罪行为让本就对他的狡诈不满的张学良更加憎恶。

1990年,张学良恢复自由后,人们才终于从他口中得知他对自己这段历史的评价。

从他的口述中我们知道,他对囚禁他的蒋介石父子并无怨言,张学良认为这是他们是出于政治需要的必要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谈及冯玉祥时,张学良却毫不掩饰自己的不满。

他说冯玉祥是个谎话连篇之人,说他“专说假话”,还说他为人十分残忍,自己虽然打过仗,却不像冯玉祥这般“会杀人”。

张学良的这些评价很显然反映了他对冯玉祥道德上的鄙视。他认为冯玉祥为了个人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包括背叛盟友和杀害无辜,这与张学良的个人信念格格不入。

与冯玉祥不同,张学良是个极纯的爱国英雄,在他世界里,爱国便是不顾一切付出身心,不计较得失,而当时的中国正是需要这样的“无我”的爱国人士,也正是这类人士组成的一股力量,将中国带入新的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样一个人,是绝不会看的上像冯玉祥这样“不纯”的爱国者,因为在大是大非面前,一个掌握话语权的人的自私会影响全盘计划,会上行下效,最终动摇底下将士的一颗赤诚爱国之心。

张学良和冯玉祥,正好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两人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作出了重要贡献,也都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尽管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无法否认,但获得历史的评价却截然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国者争做“张学良”

冯玉祥有着不可否认的辉煌,有着一颗爱国之心,有着赫赫的抗战历史,却没有赢得人民群众的心,因为他总是脱离群众,悬浮于人民,在他的爱国人生中,充斥的背叛与他人的献血,他可以随意的牺牲别人的性命去成全他的爱国心,却忘了国家便是由这些普通人组成的。

而同样作为一代良将、抗日英雄的张学良却懂得人民的可贵之处,努力做到不辜负别人的信任,也尽力宽容自己囚禁自己半辈子的人,这样的人最终收获百姓的人心,即便几十年无法有所作为,依旧被人们牢记在心中。

当今世界,中国已经进入了和平年底七十余年,人民安居乐业的同时也开始对曾经艰难的过去产生了距离感,新一代的年轻人仿佛只是将“爱国”当作一句从小讲到大的口头禅,会脱口而出的念,却不知如何踏踏实实的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明明口出恶言行为不检自私自利,却能因为一句自己爱国而被表扬,被说成是“大义”,这简直是对千百万爱国人士的侮辱。

从冯玉祥和张学良身上我们看到,爱国与人的善性分不开。

不善者爱国往往会牺牲身边的人,将自己的责任转化为绑架他人的工具;善者爱国总会选择牺牲自身成全国家,这里的“善”并不需要你受过多高的教育,有多渊博的学识,只需要你遵从普世的价值,立场、善恶、是非缺一不可。

信息来源:

  1. 凤凰资讯2007-11-18关于《一时冲动?西安事变张学良将军扣放蒋介石之谜》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