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界,有这么一块石头,只要上石展,必定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甚至,很多石友千里迢迢,就是为了去鄙视它,去骂它。

每一次参展,它都能被全国石友骂上了热搜,更要命的是,却依旧在各大石展上屡屡斩获金奖。

很多人都会说,这绝对是会长的石头。

没错,恭喜你答对了。

很多人也会说,这一定是靠关系上位、得到的金奖都是有黑幕的。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我们可以胡乱揣度,但色大叔不能恶意栽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块屡屡斩获金奖的石头,同时引发了各路石友的困惑:

为什么宝主能够如此肆无忌惮地一次次参展?

评委们为何可以视而不见?

各路主办方又为何能够容忍一颗老鼠屎搅混了整个石展的声誉与口碑?

冷静之后,我们是不是要仔细思考一下。

个人认为,只有见过实物才能准确的判定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这块石头到底是不是有问题

毕竟,靠一张图片,我们可以用肉眼去质疑,但去判定绝对是有问题的,保守一点讲,这是很不责任的。

大家都不傻,看这块石头的图片,其造型和纹理确实与普通石友的想象大相径庭。

难道说,宝主与任何一个石展的主办方都是关系户?不见得。

虽然石界同流合污的很多,官官相护的更多,但也存在那些义正言辞的,比如那个叫色大叔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里,您不爽的话,完全可以喷一下,我不介意。

面对种种谣言,那个宝主不解释,不逃避,继续高调参展。

换句话说,若没有你们这些天天吃饱没事做的喷子,这块石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送上神坛。

更一些石友夸下海口,声称如果这块石头不是假的,他们愿意直接吃掉。

面对这样绝对自信的言论,我们不禁要问:给你吃,你真的敢吃吗?

这块石头引发的争议背后,反映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首先,宝主的行为,引起了人们对展览公正性的质疑,奇石之所以称为奇石,一定要纯天然,不可有丝毫人为的痕迹。

比如,大家都传言小鸡出壳局部动过手。

比如,台北故宫的那块东坡肉,貌似在记载里也动过手。

论到吹毛求瑕,我们突然之间感觉这石头要怎么玩啊?动过手不是,不动过手也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坦白说,石展上确实存在审核评委的滥竽充数,精品石里混杂进工艺品的太多了,但退一万步讲,为什么雕件也可以冠冕堂皇的进去展,这不是很矛盾?

允许雕件参展,却不允许人家二厂造假石参展,这问题怎么解决?

这是否意味着,参展的审核标准是不是存在问题?

其次,主办方的视而不见,也让人怀疑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判断力。

如果和利益挂钩了,怎么能办好石展?

来者不拒,与严格把控,完全是两码事。

他们是否应该更加谨慎的评估每一件参展作品,对有争议的 提出抗辩,如果一致认为没问题的,但又长相很违规,活成了二厂造假石的样子。

那么主办方能不能出具证明,帮看展的万千石友解惑,以免错误的引发对很多石头的讨伐与谩骂。

如果确实有问题,那就坚决不要让他们进展,不管他们是不是会长,是不是国家级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石头本身,更涉及到整个石界的声誉和良性发展。

石界作为收藏界里的一个专业领域,应该秉持着公正、透明和专业的原则。

宝主、评委和主办方,都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尊重观众和石友的意见,然后去求证,如果你们都视而不见了,那公正何在?

同时,石友们也应该理性客观的看待争议,质疑绝对是正确的,但更需要我们专业的鉴定和讨论来判定是非曲直。

只有通过石界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正、透明和可信的赏石环境,让每一块石头,都能得到公正的评价和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