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司马南频道 晓亭

作者:罗伯特·布里奇(Robert Bridge),美国作家和记者,《美国帝国的午夜》(Midnight in the American Empire)、《企业及其政治仆人如何破坏美国梦》(How Corporations and Their Political Servants are Destroying the American Dream)等书的作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伯特·布里奇

在俄罗斯发动针对乌克兰的“特殊军事行动”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恐惧达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

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揭露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倾向,这种种族主义倾向是由好莱坞和西方传统主流媒体等机构长期培养形成的。

不同于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和也门等这些本世纪以来进行过重大军事行动的地区,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殊军事行动”却呈现出一种不同的特点——即普通俄罗斯公民也会受到抵制。到目前为止,俄罗斯人在西方国家遭受歧视的新闻在网上屡见不鲜:著名指挥家瓦列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失去了在慕尼黑爱乐乐团(Munich Philharmonic)的工作、普通俄罗斯人的孩子在学校会受到欺负、一些咖啡馆和餐馆拒绝为普通俄罗斯家庭提供服务,甚至有医疗机构也加入了抵制俄罗斯人的行列。上周,德国慕尼黑的Iatros诊所宣布将不再治疗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病人,儿科病患也在被拒绝的范围内。尽管该机构最终撤回了这一充满的种族主义倾向的决定,但也是在面临广泛的批评和舆论压力之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国家对于乌克兰事件的激动反应如同发疯一般,在与战争与和平有关的问题上个人几乎没有发言权,但是部分暴民似乎无法对俄罗斯政府的官方行为及与普通俄罗斯公民的行为区分看待,这种事态发展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虽然厌恶战争和公开反战是正常的,但需要关注的是,为什么美国及其北约盟国从来没有因为他们在中东和北非等地区的非法军事冒险行动而面临无法就医的痛苦呢?当主角变成俄罗斯时,为什么人们拥抱内心的种族主义倾向就变得如此可接受,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呢?

大多数美国人从出生开始就有条不紊地相信俄罗斯人天生无情和道德低下,这种规训会在电视屏幕上和电影院里持续进行,并贯穿他们的一生。比如在1985年的电影《洛奇4》中,杜夫·龙格尔(Dolph Lundgren)扮演的苏联拳击手伊万·德拉戈(Ivan Drago)击败了他的美国对手,并在没有表现出一丝悔意的情况下在擂台上死去。而美国儿童在冷战年代所观看的电视连续剧《波波鹿与飞天鼠》中,主角的主要对手也是俄罗斯的间谍鲍里斯·巴德诺夫(Boris Badenov)和娜塔莎·法塔莱(Natasha Fatale)。这样的俄罗斯人在好莱坞扮演恶棍的例子还可以举出成百上千次。这些种族主义的刻板印象在西方人的大脑中已经根深蒂固,有趣的是,根据许多俄罗斯人告诉我的情况,美国人很少在俄罗斯电影中被塑造成反派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受到好莱坞编剧的系统性诽谤外,俄罗斯多年来还一直受到不间断的媒体抹黑。西方媒体抹黑俄罗斯的虚假新闻包括:克里姆林宫通过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安插在白宫来影响美国的政策决策、俄罗斯在酷热季节的用电高峰时派黑客入侵美国电网等等。除了由媒体引导形成的对俄罗斯的蔑视之外,许多美国人甚至完全不知道俄罗斯为什么首先在乌克兰发起了进攻行动。

当然,一个人不必同意这些关于动机的观点,但至少应该让他们意识到这些因素的存在。谷歌的YouTube并没有代表真正的新闻利益,他们禁止了所有与俄罗斯官方媒体相关的频道,甚至据称公正的搜索引擎DuckDuckGo也表示将故意降低俄罗斯新闻网站的排名。

就虚假的西方媒体而言,俄罗斯是2月24日突然醒来,决定对邻国发动攻击的,但是这种短视的叙述忽略了克里姆林宫几十年来的警告,比如普京在2007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演讲中就曾明确提出,“北约扩张……代表着严重的挑衅,降低了相互信任的水平。我们有权问:这种扩张是针对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不仅没有使用他们掌握的大量工具来让读者了解情况,反而不断传播北约有必要不断针对俄罗斯边境进行扩张的理由,这些行为都在最坏的情况下促成了政治气候的转变。Meta Platforms宣布,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攻势的背景下,它将允许发布Facebook和Instagram上呼吁对“入侵的俄罗斯人”采取暴力行动的仇恨言论。试想一下,如果是美国人或北约盟友国家民众的生命危在旦夕,这些美国公司会做出如此巨大的让步吗?答案似乎是值得怀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随着俄罗斯人发现自己在西方越来越受到歧视,必须提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当美国及其盟国采用一种“震惊和敬畏”(shock and awe)的表现形式,即使用一批新造就的得到《韦氏词典》(Merriam-Webster)认可的委婉词汇——比如“附带损害”(死去的平民)、“强化审讯技术”(酷刑)和“非同寻常的引渡”(国家批准的绑架)等来打击中东国家时,这种疯狂的程度又将能达到何种程度?

撇开俄罗斯的军事反应是否是正确这一棘手问题不谈,是否应该根据领导人的行为来评判一个民族?俄罗斯国有舆论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项民调显示,70%的俄罗斯民众支持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势。然而,每个国家的军事决策通常都是在未经民众同意的情况下做出的。从历史上看,大多数旁观者都可以将政府的行为与其公民的行为区分开来。但不知何故,这种理性思维在俄乌冲突中被抛弃了,这不仅造成了俄罗斯人的悲剧,也造成了人类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