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逸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逸群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进行了疯狂的屠杀。血风腥雨中,共产党人认识到了“枪杆子了出政权”的道理,开始和国民党进行武装斗争,打响的第一枪就是南昌起义。

当时,贺龙被周恩来任命为起义总指挥时,还不是共产党员。不过,在他身边,有个和他关系非常好的共产党员,叫周逸群。周逸群,字立凤,祖籍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县)新店镇益阳桥,1896年6月25日年生于贵州省铜仁县(现为铜仁市)城关镇的一个富裕家庭。

年轻时,周逸群曾留学日本,回国后、于1924年1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并于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周恩来安排周逸群从事宣传工作,就此到了贺龙的部队、担任政治部主任。此后,两个人并肩战斗在一起,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

南昌起义的第二天,周逸群将以宋庆龄等人的名义发表的《中央委员宣言》念给贺龙。贺龙说:“这篇文章真好。你周逸群是知识分子,念了四遍。我不识字,听了四遍。现在我们两人比比看,看哪个背得出来。”

然后,贺龙一口气就将宣言背了出来,不差一字,而周逸群反倒没有背全。贺龙很得意,哈哈大笑:“知识分子不如大老粗啊!”周逸群很是意外,于是建议贺龙识字。贺龙接受了建议,说:“从现在起,我要抓紧学习,请你做我的老师。我决心每天学会认字20个……”

周逸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逸群
连环画中的周逸群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环画中的周逸群形象

南昌起义后,汪精卫派来大兵压境,起义军遂决定撤出南昌南下。途中、在瑞金,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起义军的队伍南下失利后,周逸群辗转到了上海。1928年1月,周逸群受组织委派,与贺龙赴湘西北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参与到领导鄂中鄂西地区的年关暴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中。

在桑植起义时,他们领导的工农革命军攻占了桑植县城、并成立桑植县革命委员会,但随即遭强敌围攻,队伍失散。贺龙率部转移至桑植与湖北鹤峰县交界地区休整,经过逐步发展壮大、后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周逸群则转往洪湖地区领导游击斗争,并探索出“你来我飞,你去我归,人多则跑,人少则搞”和“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随着力量的逐步发展,他的队伍扩编为鄂西游击总队。

在那个时期,中共领导的很多工农武装力量都在采用内容类似的游击战术。如:谢觉哉1928年1月在《万安暴动》中说,万安工农武装“与敌人搏战的策略是‘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

还有,鄂豫边区徐向前提出的“集中作战,分散游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湘鄂赣边区潘心源提出的“彼集我散,彼散我集,昼伏夜出,化整为零”。

当然,最著名的、最系统的,还是毛主席提出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个“十六字诀”,1929年4月5日、出现在毛泽东起草的《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信》中。

在污名化主席歪风最猖獗时,曾有心怀叵测的人,说“十六字诀”不是主席的原创,企图以此来证明主席“贪天之功”。对此,开国上将张宗逊曾明确指出:“十六字诀”是毛主席提出来的,这是肯定的……时间就是在永新困敌达二十五天之久的时候提出来的。

周逸群烈士故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逸群烈士故居
周逸群烈士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逸群烈士墓

1930年2月,周逸群在游击总队的基础上、领导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6军。1930年7月,红6军与红4军会师后组成了红2军团,周逸群与贺龙一起领导、创建了以洪湖为中心的湘鄂西苏区。1931年5月20日,由于叛徒告密,周逸群在湖南岳阳贾家凉亭附近遭国民党军伏击,英勇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给开国功臣授衔,时任装甲兵司令的许光达听说自己将被授予大将军衔,觉得高了、十分不安。于是,周恩来就让贺龙做他的工作。为什么是贺龙呢?因为许光达是曾经周逸群领导的红6军的二纵政治委员,贺龙为总指挥的红2军团的第十七师师长。

当时,针对授衔的问题,许光达问贺龙:“如果柳直荀、周逸群要还在,应该授什么军衔?”柳直荀,就是后来主席那首著名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里,“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里的那个柳。在贺龙为总指挥的红2军团时期,柳直荀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六军政委。

显然,周和柳的资历都要比许光达高。当时贺龙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他们还在的话,那么周、柳有可能像总理一样、搞党务或行政。

如去认为贺帅的说法有理。此去经年、愿周逸群前辈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