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0万部队攻占了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还特意给蒋介石发了电报——“我等歼敌5万余,缴获枪械无数”。

蒋介石在接到这份电报后喜出望外,不仅派了数十位记者前去一线采访,他自己还专门乘坐专机来到延安。

然而好景不长,延安之旅对于蒋介石来说并不愉快,只待一夜,他就失魂落魄地从延安离开了。

到了1949年败退台湾之时,蒋介石哀叹道,“去延安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注定了国军的失败。”

为什么蒋介石会说出这样的话?在他的延安之行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7年8月7日,美龄号专机降落在了延安简易机场,蒋介石在接到胡宗南发来的电报后便决定来延安。

抵达延安后,蒋介石便表示,“两年前我邀请毛泽东去重庆,今天我到延安回访,可惜他没邀请我,是我不请自来,我倒要看看这个神秘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胡宗南等人的簇拥下,蒋介石和宋美龄很快到了杨家岭,枣园以及王家坪等地,也来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

一圈转下来,也让蒋介石大吃一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象中的明亮大屋并不存在,映入他眼帘的是一座普通的窑洞,墙体也是破旧不堪,门窗都是由没涂油漆的老木头做的,里面的陈设更是简陋,家具只有一张床和一张榆木桌子,而且这张桌子还都是高低不稳、凹凸不平的。

大受震撼的蒋介石当即沉默,直到好一会儿他才走进院子里,突然他看到一辆纺车问道,“这是干什么的?”

只见底下的人说道,“延安被长期围困,物资匮乏,据这里的百姓说这是毛泽东亲自纺纱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难以置信的蒋介石低下身子摆弄了几下,抬起头的时候,脸色已经是阴沉了。

随即蒋介石便提出要见一见延安的民众,不久之后,一个农民被带到了蒋介石的面前。

蒋介石问他是否见过毛主席,他点了点头,还表示毛主席经常吃他家的枣子,蒋介石急忙问,是你送给他的吗?老农只是摇了摇头,说他会给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蒋介石又沉默了,过了一会才不确定地问他毛主席平时穿什么衣服,老农这时候有些奇怪地看了看蒋介石,这才说道,

“有时候穿草鞋,有时候穿布鞋,身上穿的是打着补丁的旧衣裳,就跟那些士兵一样。”

听到这话,蒋介石再也没有了谈话的兴致,很明显老农说的话不是他想听的,可偏偏这都是真实的,这也是让蒋介石尤为生气和震惊的地方。

在延安转完一圈之后,他很疑惑,就在这样一个小地方,中共到底是怎么发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的?屋子里甚至连桌子都是不平的,那么那些尖锐犀利的文章又是怎么写出来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胡宗南等人给不出答案,蒋介石就自己找。

为了更好地体验毛主席的生活,蒋介石还亲自尝试坐了一下延安的小板凳,结果一下重心不稳,差点翻倒在地,吓得宋美龄和胡宗南等人连忙上去扶住了他。

蒋介石虽然没摔,但也气愤不已,因为这一圈逛下来,他知道了很多他想知晓,但是又不想听到的消息。

比如将领经常和延安百姓一起下地劳动,这里的战士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斗志很昂扬等等。

到了晚上,蒋介石决定就在延安歇了一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就算住在一个地方,他和毛主席等人的生活条件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讨好蒋介石,胡宗南早就把蒋介石平时用的脸盆、澡盆甚至连都运到了延安来,就连马桶和西餐餐具都一应俱全,这无疑让蒋介石的“体验生活之旅”效果大打折扣。

在延安魂不守舍地睡了一晚之后,蒋介石第2天就匆匆离开了,这也是他这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来到延安。

他在延安所看到的一切都让他饱受震撼,他也就意识到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差距——一位普通的国民党士兵吃住都要比毛主席强一百倍,可打仗却打不赢,这还不能说没问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离开了,胡宗南也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次他上报的战功其实有很大的水分,严格意义上来说,延安都不是他攻占的,而是毛主席主动让给他的。

因为毛主席认为“舍人留地,人地必失”,“舍地留人,人地两得”,所以他根本就不想在那个时期跟胡宗南硬碰硬,所以在离开之前,他还特地给胡宗南留了个纸条,

“胡宗南到延安,势成骑虎,进又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既然双方都没有激烈追逐,那胡宗南所谓的“杀敌5万、缴获枪械无数”自然也就是假的了,那些俘虏其实很多都是由他麾下的士兵假扮的,就连里面的那个领头的都是他部下一个旅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那些缴获的枪械,有一部分是之前打仗的时候缴获的,剩下的那部分也是他自己拼凑的,所谓的“延安大胜”可以说水分很大。

胡宗南还以为他这次做得天衣无缝,却没想到他麾下那个旅长,后来被人们认了出来,众人自然也就看出了这件事里的水分,原本饱受众人钦佩的胡宗南,顷刻间就成为了全国笑柄。

当然,那一时期的胡宗南已经顾不得这种小事了,因为毛主席留下的纸条一语成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走后不久,胡宗南在青化砭、羊马河以及蟠龙镇三个地方,就迎来了我军的反击。

胡宗南在这三次战役中,皆是大败而归,其麾下第31旅第135旅以及第167旅几乎被全歼,就连这些部队的旅长都被我军俘虏了,反观我军西北野战军不断壮大,多次对国民党部队展开突袭,大半年的时间里就歼敌4万余人,战功赫赫。

虽然麾下部队损失惨重,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良好,再加上不希望自己威望受损,所以胡宗南面对蒋介石始终都是报喜不报忧,过度看好西北战场形势,这直接导致了其他战场告急后,蒋介石从胡宗南麾下调走了7万人。

这下胡宗南可真是后悔不已了,本来就处于下风,主力部队还被调走了,这怎么和西北野将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有过犹豫,但胡宗南最终还是咬牙瞒下了西北战况,只可惜他再一次高估了自己,以他麾下当时不足10万人的部队,根本就不足以驻守关中以及陕北等广大地区。

而他麾下据点陆续被我军攻克,留守的士兵成为了我军的俘虏,精锐的装备也被西北野战军缴获,等到西北野战军从2万人发展到75000人,进攻宜川地区的时候,胡宗南才意识到局面的严重性,慌忙的从各地抽兵去进行支援。

然而,胡宗南手下当时一共也就10来万人,又能派出多少人前去支援呢?负责支援的24000余人配合宜川2000守军,根本不足以与我军抗衡,最终的结果就是西北战场局势进一步向我军倾斜,胡宗南全线败退,最终在1948年4月被迫放弃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宗南在西北战场的失利,其实也正是国民党军队在全国战场上失利的一个缩影。

解放战争开始前蒋介石野心膨胀,觉得统一全国不过时数月之事,可是解放战争开始后,局势却和蒋介石想的恰恰相反。

国民党部队在面对我军时,可谓是节节败退,毫无还手之力,尤其是解放战争中后期,大量国民党部队甚至选择起义,这直接导致了蒋介石在解放战场上的布局全面崩溃。

1949年,蒋介石虽然满心悲愤,但是也不得不黯然败退到台湾,临别之际,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去延安是我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注定了国军的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的确如此,从胡宗南身上我们就能看出当时国民党将来是怎样的状态,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都不足以形容,用一个词来评判就是“乌合之众”。

那些将领为了谋求自己的个人利益,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国家和人民,连他们选择的党派都得为他们的个人利益让路,这样的党派,这样的军队,又有什么希望呢?

前人之事,后人之师,希望每个人都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不要因为野心而葬送了自己和他人。